共青城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为何光说不练
走在共青城的街道上,总能看见几家装修不错的足浴店。招牌亮闪闪的,宣传语写得特别吸引人:什么"专业技师""古法养生""极致体验"。可你要是真走进去体验一回,多半会纳闷——这说的和做的,差距咋就这么大呢?
我有个朋友上周就遇到这么一档子事儿。他抱着放松的心情走进一家门口贴着"祖传手法"的店,结果发现所谓的按摩就是随便捏几下,全程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。他忍不住吐槽:"这手法,我自己在家挠痒痒都比这到位啊!"
说得好听,做得马虎
仔细想想,这事儿还真挺普遍的。不少店铺把心思都花在了包装上,从店面装修到宣传话术,样样都往高端了整。可一说到真本事,那就露馅了。技师培训不到位,手法不标准,服务流程能省则省。顾客花了钱,却没得到应有的体验,这不是忽悠人吗?
说到底,问题出在哪儿呢?可能是觉得装修好了、广告打出去了,客人自然就来了。至于服务品质嘛,过得去就行。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,短期看是省事了,长远来看,可是在砸自己的招牌啊。
有时候我在想,这些店家是不是太着急了?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,却忘了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。你看那些开了十几年的老店,哪个不是靠真本事留住客人的?手法到位,服务贴心,价格实在,这样的店,就算门面旧点儿,客人照样排队。
现在的人都不傻,一次体验不好,下次肯定不来了。不光自己不来,还得跟亲戚朋友说:"那家店不行,光说不练。"这一传十、十传百的,生意还能好到哪儿去?
说到这里,我倒想起城南有家小店,门面不大,装修也简单,可生意特别红火。我问过几个常去的朋友,他们都说,那边师傅手法专业,做完确实舒服。看来啊,关键还是要回归服务的本质。
其实顾客的要求真不高,就是希望花钱能买到相应的服务。你说能放松筋骨,那就得按到位;你说能缓解疲劳,那就得见效。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,实实在在把技术练好,比什么都强。
现在竞争这么激烈,一条街上可能开着七八家足浴店。要是还抱着"吹得好就行"的想法,怕是撑不了多久。毕竟,客人的脚是最诚实的,舒不舒服,一下手就知道。
我觉得吧,与其把精力都放在怎么说得天花乱坠上,不如好好琢磨怎么提升服务水平。培训技师不能走过场,每个穴位、每种手法都得严格要求。服务流程也得规范,该多少时间就多少时间,不能偷工减料。
说到这儿,又想起个事儿。前两天路过一家店,门口围着不少人,原来是在搞"免费体验"活动。可仔细一看,体验的项目缩水严重,明显是想靠这个拉客。这种小聪明,真的能留住客人吗?我看悬。
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,是口碑。特别是服务行业,客人满意才是硬道理。要是总想着走捷径,搞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,那可真是在自断后路了。
话说回来,咱们作为消费者,也得擦亮眼睛。别光看广告说得漂亮,要多看看实际评价,听听过来人的建议。遇到名不副实的店,该提意见就提意见,该用脚投票就用脚投票。
这么一想,足浴店这事儿,还真反映了不少行业的通病。说得比唱得好听,做起事来却大打折扣。这种风气,确实该改改了。
希望下次再去共青城的足浴店,能遇到更多认真做事的店家。让咱们花的每一分钱,都能买到实实在在的服务,那该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