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峰泄火的小巷子,赤峰消愁的小街巷
赤峰这地方,夏天热得叫人心里发慌。柏油马路被晒得软塌塌的,空气里浮着一层黏糊糊的热浪。这时候,老城里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就成了好去处。
青石板路被踩得油光发亮,两旁的砖墙爬满了青苔,摸上去凉丝丝的。卖冰棍的老太太坐在树荫下打盹,小卖部门口的塑料帘子哗啦啦响。这些巷子不像大马路那样直来直往,走着走着忽然岔出条更窄的岔路,冷不丁冒出一家卖羊肉烧麦的老店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傍晚时分,巷子才真正活泛起来。家家户户的厨房飘出饭菜香,炒勺碰着铁锅叮当作响。几个老爷子搬着小马扎坐在巷口,摇着蒲扇下象棋。那边剃头铺子的老师傅刚送走最后一位客人,正慢悠悠地收拾工具。
要说这赤峰泄火的小巷子,最让人惦记的还是那几家老字号。王记的羊肉汤熬得奶白奶白的,撒把香菜,配个刚出炉的烧饼,吃完全身通透。再往深处走,李家的酸梅汤是用古法熬的,装在老式玻璃瓶里,酸甜适中,冰凉解暑。
记得有回碰见个出租车司机,他说跑完夜班总爱来这儿转转。“也不为买啥,就是走走停停,看看老街坊,闻闻饭香。”他蹲在路边抽烟,烟头明明灭灭的,“这赤峰泄火的小巷子啊,比啥都管用。”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叁十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的手艺还是老派做法。剃头、刮脸、掏耳朵,一套流程下来,客人能在椅子上舒服得睡着。墙上挂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挂历,镜框边插着泛黄的老照片。来这里不光是理发,更像是完成一场仪式。
夜幕降临后,巷子里亮起昏黄的灯光。卖烤串的推车吱呀呀地过来,炭火噼啪作响,孜然香味飘得老远。叁五个年轻人围坐在小桌前,就着啤酒聊到深夜。这时候的赤峰消愁的小街巷,成了这座城市最温柔的怀抱。
说实话,现在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少了。新城区的马路又宽又直,高楼亮晶晶的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倒是这些老巷子,虽然窄巴巴的,却装得下太多东西——疲惫、烦闷、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心事。
前几天又去转了转,发现巷口那家修鞋铺还开着。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一针一线地缝着鞋底。旁边收音机里放着草原长调,悠扬的旋律在巷子里回荡。这赤峰消愁的小街巷啊,就像这些老手艺人的营生,慢慢地、细细地,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晚风轻轻吹过,带着草木和食物的气息。明儿个太阳升起的时候,这些赤峰泄火的小巷子又会开始新的一天,继续用它特有的方式,抚慰着来来往往的人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