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南那里有站小巷的,山南小巷车站寻踪
站台背后的故事
那天下午闲着没事,我又晃悠到了山南那里有站小巷的那片老街区。说真的,这条巷子要不是特意去找,还真容易错过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的墙壁斑斑驳驳,爬满了青苔。我站在巷口往里瞧,心里琢磨着:这地方到底藏着多少故事?
往里走了百来步,果然看见了那个旧站台。说是站台,其实就是个简易的雨棚,下面摆着两条长木凳。油漆早就剥落了,木纹都露了出来。一位大爷正坐在那儿打盹,手里还攥着个老式收音机。我轻手轻脚在旁边坐下,生怕吵醒他。
“来找车站的?”没想到大爷突然开口,眼睛还眯着。我吓了一跳,忙说是。他慢悠悠坐直身子,指着雨棚顶上说:“这棚子还是1982年搭的,那会儿我天天在这儿等班车进城。”他的手指在木凳上一处划痕上摩挲着,“看见没?这是我儿子小时候刻的字,现在他都当爹喽。”
正说着,巷子深处传来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。一个邮递员推着车从我们面前经过,熟络地和老大爷打招呼:“李爷,今儿睡得可好?”看来这山南小巷车站寻踪,寻的不只是个地点,更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寻常日子。
藏在时光里的车站
往巷子深处再走,景象又不一样了。几家老店铺还开着门,杂货铺的老板娘正在门口择菜,看见生人也不惊讶,朝我笑了笑。我想着,这条巷子怕是见多了像我这样来山南小巷车站寻踪的人吧。
杂货铺隔壁是家裁缝店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在踩缝纫机。咔嗒咔嗒的声音,和巷子外的车水马龙形成了奇妙的对比。我站在店门口看了会儿,老师傅抬起头,透过镜片看我:“要改衣服?”我说不是,就是来看看这个老车站。
“车站啊,”他手上的活没停,“早些年可热闹了,天不亮就有人来等头班车。现在嘛...”他朝巷口努努嘴,“都去坐地铁啦。”说完又低头忙活去了,好像刚才只是随口说了句今天天气不错。
我继续在巷子里转悠,发现墙角有块模糊的站牌痕迹。要不是特意来找山南那里有站小巷的这个地方,估计谁都注意不到。忽然就明白了,为什么总有人执着于山南小巷车站寻踪——找的不是车站,是那种时间慢下来的感觉。
巷子尽头有家面馆,飘出阵阵香气。我走进去要了碗面,和老板闲聊起来。他说他家在这开了叁十多年,“见过好多来找老车站的,拍拍照,坐一会儿,吃碗面就走。”老板擦着桌子,语气平淡,“其实车站一直都在,变的不过是来来往往的人。”
太阳渐渐西斜,巷子里的光线变得柔和。我往回走时,又经过那个简易站台。打盹的大爷已经醒了,正和几个老街坊聊天。他们说的都是家长里短,谁家孙子考了好学校,哪家的桂花今年开得特别香。
走出巷子,回头再看,夕阳给斑驳的墙壁镀了层金边。这个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山南那里有站小巷的,依然安静地待在那里,像本翻旧了的书,等着有心人来读。或许明天,又会有新的故事,在这条寻常巷陌里悄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