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河口学生品茶上课,学生品茗学习体验
梅河口学生品茶上课,这事儿挺新鲜
你听说了吗?在梅河口,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,手里端着的不是冰凉的饮料,而是一杯冒着热气的茶。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特别?我第一次听到“梅河口学生品茶上课”这事儿,心里也直犯嘀咕:这茶,怎么就和课堂扯上关系了呢?
走进他们的教室,你可能看不到我们想象中那种正襟危坐、鸦雀无声的场景。相反,空气里飘着一股淡淡的茶香。每个学生的课桌上,都放着一个自己的小茶杯。老师在讲台上讲着课,下面的学生时不时地端起杯子,轻轻吹开热气,小啜一口。那神态,不像是为了解渴,倒更像是在进行某种仪式。
你可能会问,这不会分心吗?刚开始我也这么想。但一位老师笑着告诉我,恰恰相反。她说,以前上课总有小动作,注意力不集中。自从引入了这个“学生品茗学习体验”,孩子们反而静下来了。你想啊,泡茶需要耐心,等待水温合适,看着茶叶慢慢舒展开来。这个过程,本身就是一种心性的磨炼。一个能静下心来等待一杯茶的孩子,自然也更容易把心沉到书本里去。
那这茶具体是怎么“品”的呢?可不是随便喝喝就算了。语文课上,读到描写江南春雨的古诗,老师会让大家品一品龙井,感受那种清新雅致;历史课讲到茶马古道,便会泡上一壶普洱,那醇厚的味道,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段悠远的岁月。茶,在这里不单单是饮料,它成了一座桥梁,连接着书本上的知识和我们真实的感官体验。知识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,它有了温度,有了气味,有了味道。
我和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聊了聊。他说以前觉得历史课很无聊,都是要背的年代和人名。但现在不一样了。“当我手里捧着一杯和那个朝代有关的茶时,”他边说边比划着,“我就忍不住会去想,那时候的人,是不是也像我现在这样,喝着同一种味道,看着窗外,想着自己的心事呢?” 他的话让我愣了一会儿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奇妙连接,或许正是“梅河口学生品茶上课”最动人的地方。
当然,这事儿也不是为了追求形式。另一位教科学的老师补充道,他们甚至会把品茶和物理、生物知识结合起来。比如研究水温对茶叶内含物萃取的影响,或者观察茶叶的植物细胞结构。你看,这么一来,喝茶这件日常小事,背后竟然藏着这么多学问。这让学生们明白,学习和生活从来就不是割裂的。
看着教室里那些年轻的面孔,他们专注地听着课,偶尔因茶水的苦涩微微皱眉,又或因回甘的清甜而露出微笑。这个独特的“学生品茗学习体验”,似乎在不经意间,教会他们的不仅仅是课本里的知识。它更像是一种“慢下来”的智慧,让人在喧嚣的世界里,学会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,如何用全部的感官去细细品味知识,也品味生活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