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长3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,附近便宜女民工哪里找
最近总听人念叨,说天长那边有叁十块钱一次的零活,不少女民工在找活儿干。这话传到耳朵里,心里直犯嘀咕:现在这年头,叁十块能干啥?吃碗面加个蛋都不够,真有人为这点钱大老远跑来找活?
昨儿个在菜市场碰见卖菜的老李,他磕着瓜子跟我说:“你还别不信,开发区那边的物流园,天天清早五六点就蹲着好些人。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妇女,背着布包,戴着草帽,眼巴巴等着货车来装货。”老李伸出一根手指,“搬一箱货挣叁毛,手快的一天能搬百来箱。要是碰上台风天蔬菜抢收,还真有按次数算钱的零工。”
零工市场的真实模样
今儿个起了个大早,我特意往物流园那边转悠。嚯,路边真站了二三十号人, mostly 是中年妇女。有个穿褪色花衬衫的大姐正跟货车司机讨价还价:“三十就三十吧,这车我包了。”她利索地扎起头发,从兜里掏出劳保手套。后来听旁边卖豆浆的大婶说,这大姐姓王,丈夫在工地摔伤了腰,她得供两个闺女上大学。
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了。现在工地都爱招年轻力壮的男人,这些四五十岁的女性能干啥?餐厅洗碗嫌年纪大,当保姆要住家又放心不下家里老人。只能在劳务市场等着,有什么干什么。开发区电子厂偶尔也招临时质检员,坐着看流水线,一天八十块,但那种好活儿得靠熟人介绍。
菜市场后门有个劳务角,每天早上都聚着人。有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经常来招人去大棚摘辣椒,现结现算。我凑过去听了一耳朵,他说:“现在叁十块钱真不算少,去年才给二十五。主要是现在年轻人宁可送外卖,都不愿下地。”这话说得几个蹲在路沿石上的妇女直点头。
要说天长3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,其实就在我们身边。她们可能在超市门口整理购物车,在小区楼道里擦玻璃,在夜市收摊后帮着打扫。只是我们习惯了她们的存在,就像习惯空气里的尘埃,看不见,却实实在在飘在那里。
昨天路过新建的小学工地,看见叁个妇女在搬装修垃圾。她们用头巾把脸包得严实,只露出两只眼睛。推着小车来回跑,车斗里的石膏板堆得老高。工头在旁边计时,搬满五车结算一次。其中有个瘦小的身影,搬完一车就扶着腰喘口气,喝完水壶里凉白开,又继续往车上装废料。
劳务市场的老李跟我说了个门道:“想找便宜女民工,得赶早。她们很多人天不亮就从村里出发,坐头班公交进城。要是遇到刮风下雨,建筑工地停工,来找活儿的人就更多。”他指着西边的旧货市场,“那儿每天都有家具店招打包工,按件计费,手脚麻利的一天能挣百来块。”
说到底,这些大姐要的真不多。叁十块钱,可能是一个初中生周末的零花钱,是两杯奶茶的价钱,却是她们弯着腰忙活半天的报酬。有时候看着她们坐在马路牙子上啃馒头,心里怪不是滋味。但转念一想,靠双手吃饭的人,活得比谁都硬气。
刚才在劳务市场,听见两个妇女在聊天。穿红衣服的说她昨天给人搬家,雇主多给了十块钱买水。另一个扎马尾的正在翻看老年手机,说儿子下学期要买参考书,得多接几个零活。她们的谈话被卡车喇叭声打断,所有人呼啦啦围上去,像潮水般涌向停靠的路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