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江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150元的温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2:05:05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盏昏黄的路灯

牡丹江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才十一月,巷子口的石板路就结了一层薄薄的霜。我踩着咯吱作响的冰块往巷子深处走,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。就在第叁个电线杆下面,有个卖烤红薯的大姐,她那个掉了漆的小推车上,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“烤红薯150元”。

你说奇怪不?这年头谁家烤红薯卖这个价啊。我凑近了才看清楚,原来那个“150元”后面还有几个小字——“管一辈子”。大姐裹着军大衣,头也不抬地说:“买一个红薯,往后每年冬天都能来领一个,直到我卖不动为止。”她抬起头笑了笑,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菊花开。

巷子东头住着个修鞋的老陈,他的招牌更有意思——“修鞋150元,修心免费”。老陈常说,这巷子里的人啊,鞋磨破了不怕,怕的是心磨破了。他一边给鞋子钉掌,一边听客人倒苦水,钉子敲得当当响,像在给这些心事打拍子。

最让我难忘的是巷尾那家饺子馆。老板娘在菜单最下面写了一行小字:“孤独饺子150元”。其实饺子还是那些饺子,不同的是,她会陪客人一起吃,听他们说说工作上的烦心事,或者聊聊孩子在外头过得怎么样。有时候一顿饺子能吃上两叁个钟头,锅里添了叁回汤。

昨天我又路过那条小巷,看见个年轻人站在烤红薯的推车前发呆。大姐正在给他挑个最甜的红薯,嘴里念叨着:“这150元的爱情啊,说得不是价钱,是150种过日子的法子。”年轻人愣了一下,随即咧嘴笑了,掏出手机非要扫码。大姐却摆摆手,从兜里掏出个小本本:“得记上,这是你买的第几个年头了。”

巷子里的风还是那么冷,可那些150元的故事,像小火炉似的,把整条巷子都烘得暖融融的。修鞋的老陈说得在理,这世上最贵的东西,往往都是用最便宜的法子留下来的。

今晚我又去了饺子馆,老板娘正和一位银发老人对坐。老人说儿子今年又不回来过年了,老板娘什么也没说,只是又往他碗里添了叁个饺子。氤氲的热气里,我看见老人偷偷抹了把眼睛,可嘴角是上扬的。墙上的价目表被水汽熏得模糊,唯独那行“孤独饺子150元”格外清晰。

走出巷子时,我回头望了望。路灯把整条巷子照得透亮,那些150元的温情,原来早就把这条普普通通的小巷,变成了牡丹江最暖和的地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