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嫩茶论坛,淮安新茶品鉴与交流园地
这几天的春雨下得绵软,倒让人想起淮安茶山上那些冒了尖的新芽。朋友老张在微信上喊我去他新开的茶室坐坐,说是得了两罐明前龙井长叶。推门时正听见他和几个茶友聊得热闹,话题绕来绕去,最后都落在咱们本地的淮安嫩茶论坛上。
老张边说边拎起紫砂壶,手腕轻轻一转,翡翠色的茶汤就落进了白瓷杯里。"要说这淮安嫩茶论坛啊,真成了咱们茶友的第二个家。上周叁我在论坛发了条求助,家里珍藏的碧螺春似乎受了潮,不到十分钟就收到七八条回复。有位老师傅教我用宣纸包着茶叶放在米缸沿上,试了两天果然恢复了清香。"他说话时眼角堆起笑纹,像极了被热水泡开的茶叶脉络。
茶香氤氲的线上家园
回家的路上我特意翻了翻论坛,发现凌晨两点还有人在更新帖子。那个叫"茶禅一味"的楼主正在直播他手炒新茶的过程,照片里铁锅泛着暗光,翠绿的茶叶在掌心翻飞。底下跟帖已经盖到叁十多楼,有人问锅温怎么掌控,有人夸这手法专业,还有个年轻姑娘留言说看着屏幕仿佛闻到了茶香。这种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温度,倒比很多面对面交流来得真切。
上个月我尝试在论坛发起茶器交换活动,原本担心没人响应,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五六个愿意交换的私信。李老师那套冰裂纹建盏我惦记很久了,他倒爽快,只要我用两个紫砂小壶就能换。现在每次用那套建盏品茶,总能想起论坛里这些可爱的人。
记得去年冬至那场茶会,二十多个论坛网友相约在古运河边的茶馆。穿墨绿色棉麻裙的陈姐带来她收藏的八十年代老白茶,头发花白的周先生则展示了宋代点茶技法。当茶香漫过雕花木窗的时候,我突然觉得,这论坛就像个老茶馆,永远留着热腾腾的座位。
前几天看到个有趣的帖子,楼主把今年春茶按采摘时间做成"二十四节气茶谱"。清明前的毛尖透着早春的清冽,谷雨时的云雾带着暮春的绵长。这个创意引得不少茶农也加入讨论,山南水北的茶叶故事在回帖里慢慢铺展,倒像在阅读一本活着的茶经。
有时候半夜睡不着,我会点开论坛的"深夜茶话"版块。这里总有人在分享与茶有关的时光——考研女孩说背书时总要泡杯浓茶,退休教师记录着教孙子识茶具的趣事,还有远在异国的游子发帖说,只有喝到家乡茶才能缓解乡愁。这些细碎的片段,比任何茶艺教程都更让人心动。
茶凉了再续,论坛里的故事也每天都在更新。刚看到茶友"云水禅心"发了条新动态,她用今春头采的金骏眉配桂花做的调饮茶,在市集上特别受欢迎。照片里青瓷碗中的茶汤漾着蜜色光华,仿佛能闻到那股跨越屏幕的香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