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浦哪个巷子有服务,荔浦哪里有特色巷道服务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那天路过荔浦老城区,朋友突然问我:“你说荔浦哪个巷子有服务啊?”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,他指的是那些藏着老手艺和小店铺的巷子。这些年城市变化太快,好多记忆中的巷子都消失了,但总有些地方保留着独特的生活气息。
顺着老街往南走,在邮政局旁边拐进去,有条叫“打铁巷”的老巷子。名字听着就带着年代感,巷口摆着几个竹编摊子,老师傅坐在小板凳上编着竹篮,手法熟练得像在跳舞。往里走几步,飘来芝麻糖的香气,那家开了叁十多年的糖果铺子还在营业。老板娘认得老街坊,边打包边聊着家长里短。这种服务,是机器替代不了的人情味。
再往前是条更窄的巷子,墙上爬满青藤,开着不知名的小花。有位阿姨在自家门口支了个小摊,卖的是荔浦特产——芋头糕。她说这手艺是从奶奶那辈传下来的,每天就做那么多,卖完就收摊。热乎乎的芋头糕捧在手里,咬一口满是芋香,这大概就是最地道的荔浦味道了。
转过弯看见个老师傅在修钟表,店面小得只能容下一个人。他说这店开了四十年,修过祖孙叁代的闹钟。现在年轻人都不修表了,但他还是每天准时开门。“总有老邻居需要嘛”,他推推老花镜笑着说。这样的服务点,在荔浦的老巷子里还真不少,只是需要慢慢找。
其实要问荔浦哪里有特色巷道服务,答案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。菜市场后面的巷子有位裁缝阿姨,改裤脚的手艺特别细致;小学旁边的巷口,老大爷每天下午出来补鞋,顺手帮孩子们修修书包带子。这些服务可能上不了大台面,却是街坊们离不开的生活帮手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那些亮着灯的小店铺,像是城市里的星星,虽然不耀眼,却温暖着每个需要帮助的夜晚。走在回家的路上,我想,也许明天该去尝尝另一条巷子里的豆腐脑,听说那家的红糖汁熬得特别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