梧州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巷深处两百元的温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8:11:43 来源:原创内容

梧州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

梧州的巷子总是湿漉漉的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。我第一次遇见老陈和阿英,是在那条仅容两人并肩通过的死胡同里。老陈正往阿英的竹篮里塞着什么,两人推搡着,像在跳一支生涩的探戈。

后来才知道,老陈塞的是两百块钱。这数字在如今连顿像样的饭都吃不起,可在这条巷子里,却装得下一整个爱情。阿英是巷口裁缝铺的老板娘,老陈在对面修了叁十年自行车。两人都是五十出头的人,谈起恋爱来却像毛头小子。

“你这是做什么?”阿英总要把钱往外推。“上次你给我补的衣裳,这算工钱。”老陈的手攥得紧紧的。其实哪有什么工钱,那件褪色的工装裤,阿英缝补的时候连灯都舍不得多开。

两百块钱在他们手里传来传去,今天老陈偷偷塞进阿英的针线盒,明天阿英又悄悄塞回老陈的工具箱。有次我撞见老陈在巷子口数零钱,全是十块二十块的票子,迭得整整齐齐。“阿英儿子要交补课费。”他不好意思地笑笑,手上的机油沾在了钞票上。

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老陈的修车摊一天挣不了几个钱,阿英的裁缝铺也门可罗雀。可这两百块钱像有了生命,在两人之间流淌。它可能变成老陈碗里多出的红烧肉,最后总会出现在阿英的饭盒里;也可能变成阿英织的毛线手套,第二天就戴在了老陈手上。

梧州入冬后特别湿冷,老陈的关节炎又犯了。那天我看见阿英从怀里掏出个热水袋,还有那两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。“去买点膏药贴,别省着。”老陈没接钱,只是把热水袋捂在膝盖上,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。

巷子里的邻居们都看在眼里。卖豆浆的王婶偶尔会“算错账”,多找给老陈几块钱;开杂货店的老李总把快过期的牛奶“半卖半送”给阿英。这两百块钱的爱情,不知不觉温暖了整个巷子。

直到上个月,阿英的儿子考上了大学。老陈把攒了半年的两百块钱塞进红包,这次阿英没有推辞。她收下红包,转身从柜台底下拿出件崭新的夹克:“试试,尺寸要是不对还能改。”

后来老陈告诉我,那两百块钱他到底没让阿英花出去。他把钱存在一个铁盒里,等攒够了,要给阿英换个带自动穿线的缝纫机。“她眼神不好了,老对着灯光穿针,累。”

梧州的雨季又来了,巷子深处的青苔绿得发亮。老陈的修车摊前撑起了大雨伞,阿英的裁缝铺里亮着温暖的灯。那两百块钱还在他们之间流转,像这条巷子里的时光,慢慢悠悠,却从未停歇。

有时候我在想,爱情到底值多少钱?在梧州的这条巷子里,它可能就值两百块。不多不少,刚好够两个相濡以沫的人,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