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北学生品茶工作室,淮北学子品茶空间
最近路过大学城后街,发现二楼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店——淮北学生品茶工作室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见招牌时我还纳闷,现在学生都这么讲究了吗?直到被学茶艺的室友拉着去了两次,才发现这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。
推开玻璃门,最先闻到的是一股清雅的茶香。原木色的长桌上摆着几个素色盖碗,墙边博古架陈列着不同产区的茶叶罐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下午叁点多的店里居然坐满了人,虽然偶尔有聊天声,但多数人都专注地看着茶艺师手上的动作。
这片小天地怎么就成了热门打卡点?
店主是位大四学长,给我们泡茶时聊起开店初衷:“其实就想做个不像奶茶店的地方。”他温壶烫杯的动作很熟练,“现在大家要么泡图书馆,要么宅宿舍,中间好像缺了个能静下心聊天的空间。”他往茶海里分茶时继续说:“你看,同样二十块钱,在这能喝到叁泡不同的武夷岩茶,还能学点茶叶知识,不比喝奶茶有意思?”
这话倒让我想起第一次来时的体验。那天下午我本来带着作业过来,结果完全被茶艺演示吸引住了。茶艺师是个文学院的学姐,她边注水边讲解:“凤凰叁点头不是表演,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。”热水冲进玻璃杯,茶叶上下翻飞的样子确实好看。更神奇的是,同一款凤凰单丛,在不同水温下居然真的会呈现桂花香和杏仁香两种风味。
现在每个周叁晚上,淮北学子品茶空间都会举办主题茶会。上周是宋代点茶体验,这周变成了茶叶盲品会。我参加过一次盲品会,大家轮流闻干茶香时那种认真的表情,简直像在考试。有个化学系的男生特别逗,他端着品茗杯琢磨半天,突然拍腿说:“这涩感化得这么快,肯定是古树茶!”虽然最后猜错了产区,但那种发现茶叶奥秘的兴奋感,确实会传染。
说来也怪,在这个智能手机不离手的时代,这个工作室却让人自然放下了手机。上次碰见几个美院的学生,他们一边品茶一边画速写,说茶香能让线条更流畅。还有个考研的学姐告诉我,她每天下午必来坐半小时:“闻着茶香发呆的时间,反而能把当天的知识点理顺。”
玻璃壶里正煮着老白茶,枣香味渐渐飘满整个房间。窗外是喧闹的街道,窗内却只有注水声和轻轻的交谈。那个总来帮忙的茶学专业同学说过句话让我记到现在:“茶叶从来不怕滚水烫,因为经历过后才能绽放香气。”这话放在我们学生身上,好像也挺合适的。
暮色渐浓时,茶台前已经换了叁拨客人。新来的几个大一新生正小心翼翼地练习盖碗冲泡,有个女生紧张得手抖,旁边的朋友笑着提醒:“放松点,你看茶叶都在水里跳舞呢。”确实,那些舒展开的茶叶在灯影下摇曳,仿佛真的在跳一支安静的舞蹈。
走出工作室时,我手里多了包同学推荐的漳平水仙。回头看了眼亮着暖灯的窗户,突然理解了这个空间存在的意义——它不只是在教年轻人喝茶,更像是在快节奏的校园生活里,悄悄守护着某种古老的生活节奏。明天下午没课,或许我还会再来坐坐,试试那款据说有蜜香的云南野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