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阳约茶上课,品茶雅聚交流
汾阳这家新开的茶室最近在我们朋友圈里火得不行,说是能把喝茶和学东西凑到一块儿。上周叁下午,我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推开那扇木格子门,没想到里头别有洞天。
穿棉麻裙的茶艺师正往青瓷壶里注水,热气裹着茶香扑面而来。七八个人围坐在长茶桌旁,有戴老花镜的退休教师,也有指甲染成薄荷绿的年轻姑娘。奇怪的是没人看手机,大家目光都跟着茶师手上的紫砂壶打转。
当茶香遇见墨香
“咱们今天喝的是漳平水仙。”茶师说话像在念诗,“注意看第叁泡的汤色,像不像初夏的枇杷叶?”坐在我左手边的阿姨突然掏出本子记笔记,把我给看愣了。后来才知道她是中学语文老师,说在这儿找作文素材比参加教研会有意思。
穿着太极服的老爷子抿了口茶突然开口:“《茶经》里写‘其水,用山水上’,咱们现在用的矿泉水倒应了古人讲究。”这话头一起,在座的人都聊开了——从陆羽说到当代水质监测,从茶多酚聊到亚健康。那个染薄荷绿指甲的姑娘居然是营养师,现场教大家看茶叶舒展状态判断发酵程度。
我捏着温热的茶杯走神,想起上次和人面对面聊这么久,还是叁年前大学宿舍夜谈。现在所谓的社交,多半是朋友圈点赞群里抢红包,哪像这样能看见对方说话时眼底的光。
茶汤里的意外收获
第二巡茶换成了凤凰单丛。茶师示范闻香杯的使用方法时,坐对角线的眼镜青年突然举手:“这和葡萄酒杯摇香是不是同理?”好家伙,这下可炸出两个红酒品鉴师、叁个咖啡拉花爱好者,连茶师都笑着说今天这场品茶雅聚交流要改成跨界研讨会了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,没人显摆知识,都在掰开揉碎了说大白话。穿格子衫的程序员用路由器信号比喻茶叶扩散速度,逗得退休教师直拍大腿:“早这么讲课我们班物理及格率能翻倍!”
窗外日头渐渐西斜,茶壶里的水添了又添。我数了数,光是围绕“回甘”这个词,就听到了五种方言版本的生活智慧。那个说要来学茶道的小伙子,临走时捧着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茶叶经营门道——他打算在城南开家新式茶饮店呢。
暮色染红窗棂时,茶师端出压轴的老白茶。陶壶煮开的茶水咕嘟作响,像极了小时候外婆家的灶台。有人说起自己头回采茶被竹篾划伤手的往事,有人分享用茶渣养花的妙招。我低头看杯中浮沉的茶叶,突然觉得所谓汾阳约茶上课,约的不是茶,是人们对生活本真的念想。
玻璃罐里装着今天尝过的六种茶叶标本,茶师给每个人都分了一小包。我推门走入华灯初上的街道,指尖还留着檀香茶的余韵。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不停,但突然不想立刻查看——方才那叁个钟头里,分明有比刷新消息更重要的事在悄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