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瓯玩维妹的地方,建瓯维族风情体验处
建瓯这地方,听说有个能玩维妹的去处,我心里还纳闷呢——福建山区小城哪来的维吾尔族姑娘?周末闲着也是闲着,干脆叫上老陈一起去转转。
车子拐进老城区巷子,青石板路硌得轮胎哐当响。远远看见个土黄色院墙,门口木牌上歪歪扭扭写着“西域人家”。推门进去,烤羊肉的香味混着孜然味儿直往鼻子里钻,这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是家新疆馆子。
遇见意想不到的风景
老板娘阿依古丽穿着艾德莱斯绸裙,边翻动烤串边用带口音的普通话招呼我们。她丈夫叁年前来建瓯开餐厅,今年刚把全家接过来。“刚开始可新鲜了,”她笑着指指后厨方向,“我家那口子第一次见笋干,还当是木头片儿呢!”
坐在葡萄架下的矮桌前,老陈盯着镶坑里贴着的馕发呆:“你说这建瓯玩维妹的地方,还真藏着地道新疆味儿?”刚出炉的烤包子烫得他直吹手指,金黄酥皮咔哧作响,羊肉馅儿冒着热气。
隔壁桌当地老大爷操着闽北话比划:“丫头,再来碗酸奶!”阿依古丽的小女儿抱着陶罐跑来,辫子上的银铃叮当作响。小姑娘在附近小学念书,能说顺溜的建瓯土话,放学还教同学跳新疆舞。
暮色渐浓时,老板艾力抱起了都塔尔。琴声在桂花树间流淌,几个熟客跟着打拍子。他唱的是维吾尔语民歌,调子里有风沙的粗粝,落在江南的细雨里竟意外和谐。老陈碰碰我胳膊:“没想到在咱们这建瓯维族风情体验处,还能听现场版《十二木卡姆》。”
巷口飘来建瓯光饼的焦香,与烤羊肉的烟火气在空中交织。阿依古丽说他们现在也爱吃弓鱼,偶尔还在抓饭里加点冬笋。这种奇妙的融合,就像艾力琴弦上跳跃的音符,既保留着故乡的韵律,又应和着闽北的节拍。
离开时月亮已挂上马头墙,葡萄藤影在红灯笼下摇晃。回望那个亮着暖光的院落,突然觉得所谓建瓯玩维妹的地方,不过是异乡人用家乡味道砌成的避风港。而建瓯维族风情体验处最动人的,从来不是猎奇的新鲜感,是这些鲜活的人把根须扎进异土,却让枝叶绽放出故乡花朵的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