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湖海选场子,洪湖现场选拔场地
沿着洪湖边上那条老路往里走,老远就能听见隐约的喧闹声。这个被大家称作洪湖海选场子的地方,今天格外热闹。
五年前第一次来这里时,还只是零散几个摊位。现在完全变了样——临时搭建的舞台前围了叁四层人,音响里传出的歌声混着人群的窃窃私语。路边卖冰粉的大婶认得我:“又来拍素材?”我点点头,找了个靠前的位置。
舞台内外的故事
台上站着个穿白衬衫的小伙子,握话筒的手微微发抖。他深吸一口气,开始唱当地民歌。评委席上,穿着花衬衫的李主任侧耳听着,不时在纸上记点什么。李主任算是洪湖现场选拔场地的老面孔了,从这走出去的几个本地歌手,都是他当年一眼相中的。
“现在条件好多啦。”中场休息时,李主任端着茶杯对我说,“最早我们在村委会门口办,下雨就得延期。现在这个洪湖海选场子至少有个遮阳棚,音响设备也像样了。”他指着远处几个忙着调试设备的工作人员,“他们都是本乡人,白天干活,晚上来帮忙。”
正聊着,台上换了位大姐。她不唱歌,而是表演了一段地方戏,声音清亮,手势到位。台下有个小孩扯着奶奶问:“她唱的是什么呀?”老人轻声解释着,眼神里透着自豪。这种场景在洪湖海选场子很常见——老一辈人借着这个机会,把快要被遗忘的家乡艺术传给下一代。
报名处排起了队。我凑过去看了看,表格上的年龄从十六岁到六十几岁都有。负责登记的小张忙得额头冒汗:“今年人多,周边的乡镇都有人来。”他翻着厚厚的报名表,“这个洪湖现场选拔场地算是这一带最大的平台了。”
天色渐暗,临时拉起的灯串亮起来。台下的人们没有离开的意思,反而越聚越多。卖冰粉的大婶生意好得不得了,边忙活边跟着台上的节奏轻轻哼唱。我在人群中穿行,听到不少议论——“明年我也想试试”“没想到咱们这儿有这么多能人”。
回到舞台前,正赶上最后一位选手表演。是个年轻姑娘,自弹自唱原创歌曲,讲的正是洪湖的故事。歌词里提到清晨的渔网、傍晚的炊烟,还有这片水域特有的鸟群。台下安静下来,连刚才跑来跑去的小孩都站住了。
表演结束,掌声特别持久。评委交头接耳讨论了很久。李主任最后在纸上画了个圈,抬头时眼里有光。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——又一个本土人才要从这个洪湖海选场子出发,走向更大的舞台了。
收拾设备准备离开时,月亮已经升起来了。灯光下的洪湖现场选拔场地慢慢安静下来,只剩下工作人员收拾器材的声响。明年这个时候,这里肯定又会挤满怀揣梦想的人和看热闹的乡亲。这片场地承载的,早已不只是一场比赛那么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