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伦大学城学生约茶,学子课余茶聚时光
海伦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事儿,最近在我们这儿特别火。每到下午叁四点,总有同学在群里发消息:“老地方,来不来?”
学校后门那条小街,开了五六家茶馆,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。我们常去那家叫“茶言观舍”,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叔,特别懂我们学生的心思。店里总放着轻音乐,沙发软软的,最适合几个朋友瘫着聊天。
约茶成了我们的“第二课堂”
说来也挺有意思,我们这群人最初就是在一次海伦大学城学生约茶时认识的。那会儿刚开学,大家在社团招新时加了微信,但都不太熟。后来不知谁提议去喝茶,结果这一喝就停不下来了。
记得有次我们在茶馆写小组作业,讨论到一半突然卡壳了。正好老板过来添水,随口说了句:“你们试试换个角度想?”没想到就这么一句话,把我们的思路给点通了。从那以后,我们更爱往茶馆跑了,反正比在教室干坐着有意思多了。
其实喝茶本身倒不是重点,关键是能和朋友们聚在一起。有时候就是单纯吐槽吐槽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,或者聊聊最近看的电影。这种学子课余茶聚时光,反而成了我们最放松的时候。
上周叁下午,我们又在老地方集合。小琳端着茶杯说:“我发现来这儿喝茶比在宿舍刷手机强多了,至少能说说话。”大家纷纷表示赞同。现在大家都爱抱着手机,能面对面聊天的时间真的越来越少了。
阿明接过话茬:“而且在这儿写作业效率特别高,可能是因为有茶提神吧。不过说实话,最重要的是能随时讨论问题,比在微信群里你一句我一句方便多了。”
说到这个,我想起上次在茶馆准备辩论赛的事。我们四个人围着一壶龙井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论点,不知不觉就把整个框架搭好了。那种思维的碰撞,要是在图书馆肯定没法这么放开聊。
其实这种海伦大学城学生约茶的习惯,不知不觉中帮我们建立了挺深的友谊。大家从最初只是喝茶聊天,到后来互相帮忙占座、分享笔记,慢慢成了特别要好的朋友。
有时候我觉得,这些看似随意的茶聚时光,反而比很多正式场合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就像昨天,小琳还在为考研的事发愁,大家一边喝茶一边给她出主意,聊完她明显轻松多了。
对了,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来这家茶馆的学生越来越多了。老板说现在下午基本都坐满了,而且很多都是熟客。看来喜欢这种休闲方式的不止我们几个。
不过我们约茶也有自己的规矩:不带作业的得负责点单,迟到的人要请客买单,手机要调静音……这些不成文的规定让每次聚会都特别有仪式感。
说到手机,我倒是觉得在茶馆里大家都不怎么玩手机了。可能是因为面对面聊天更有意思,也可能是因为手里端着茶杯腾不出手来。反正这种感觉特别好,让人真的在享受当下的时光。
昨天下午我们又聚在一起,窗外飘着细雨,店里茶香袅袅。大家聊着暑假的计划,讨论着要不要一起去旅行。这样的学子课余茶聚时光,简单却温暖,成了我们大学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。
有时候我在想,等毕业多年后,我们可能不会记得某堂课讲了什么,但一定会记得这些午后茶香里的欢声笑语。这些看似平常的聚会,却让我们的大学时光变得格外鲜活。
现在要是哪天没去喝茶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可能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吧。不过这种习惯挺好的,至少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,找到了一个可以慢下来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