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江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少年通话叁小时花费八百元
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?一个初中生,叁个小时电话,八百块钱话费!我刚开始听到时,还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。
小军(化名)是冷水江某中学的初二学生,平时挺老实一孩子。那天周末,他拿着妈妈的手机说要做作业查资料,家长也没多想。结果周一一大早,话费催缴短信就来了——欠费八百多。小军妈妈当时腿都软了,还以为是被诈骗了,急匆匆跑到营业厅打印详单。
叁个小时到底打了什么电话
这一打单子,真相大白了。周六下午两点到五点,整整叁个小时,小军一直在和同学通话。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闲聊,他们是在——讨论刚上线的一款手机游戏。
“这款游戏最近在同学间特别火。”小军后来低着头说,“我们组了个战队,约好周末练配合。打着打着觉得不过瘾,就开着语音继续讨论战术。”
孩子哪知道啊,他妈妈的手机套餐里通话时长早就用完了,超出部分按每分钟四块多收费。叁个小时下来,可不就是八百多块吗?
说实话,这事儿真不能全怪孩子。现在这些手机套餐,超出部分的收费标准,别说孩子了,大人都经常搞不清楚。小军妈妈懊悔地说:“我就该早点给他办个副卡,或者至少把通话时长的情况跟他说清楚。”
但这冷水江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,还真不是个例。就在上个月,隔壁市也有个孩子,因为刷短视频用完了流量,额外产生了五百多话费。
话费背后的家庭教育
这事发生后,小军家里开了个家庭会议。他们没有一味地责骂孩子,而是坐下来一起算了笔账:八百块钱,相当于爸爸加班四天的工资,妈妈摆摊卖叁天早餐的收入。
“以前总觉得和孩子谈钱太早,”小军爸爸叹气道,“现在明白了,金钱教育真的不能等。”
从那以后,他们开始教小军记账,让他了解家里的开支。说来也怪,自从明白了钱来之不易,小军变得懂事多了,不仅主动减少了玩游戏的时间,还会把零花钱存起来。
这件事在冷水江当地的家长群里也炸开了锅。很多家长回家第一件事,就是检查手机套餐,然后认真地和孩子“约法叁章”——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,能用多久,超出套餐会有什么后果。
有个家长说得挺在理:“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数字时代,完全禁止用手机不现实。关键是要教会他们怎么用,还要让他们明白,网络那头的每一个点击、每一分钟通话,都是有代价的。”
话说回来,虽然这八百块钱的代价有点大,但换个角度想,它给小军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实践课。这比他爸妈平时唠叨一百遍“要省钱”都管用。
现在小军偶尔还会和同学打电话讨论游戏,但一定会先看看时间,而且改用网络通话了。他说:“那次之后我才知道,原来爸爸妈妈赚钱这么不容易。”
这事在冷水江传开后,学校的老师也趁机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理财课。他们用这个真实的例子,告诉学生们如何合理使用手机,如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费用。
说来也巧,自从这事发生后,学校里类似的话费纠纷少了很多。孩子们互相提醒的话都变成了:“别聊太久啊,小心变成第二个八百块!”
其实想想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这样的故事可能每天都在不同家庭上演。只是冷水江这个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例子特别典型,才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。
每个家庭都在摸索着,如何在这个数字时代,既让孩子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,又不会因为缺乏经验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。这条路还很长,但至少,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