娄底10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,娄底女工百元服务何处寻
一包烟钱背后的身影
前几天路过娄底老汽车站,墙根下叁五成群站着些中年妇女。她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,手里攥着安全帽,眼神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流。听到有人低声念叨“一百块一天,啥活儿都接”,我才恍然意识到,这就是街坊们传的“百元工”。
说实在的,现在理个发都要叁十块,这些人怎么还敢要一百块钱干一天?我蹲在对面小卖部门口看了整整一上午。有个大姐给人搬完瓷砖,坐在马路牙子上啃馒头,工作服后背全是汗碱画的地图。她撩起衣角擦脸时,露出的腰部贴着叁块膏药。
建筑工地的张老板跟我说起这事直摇头:“她们哪是什么专业零工,都是附近县里来的女民工。服装厂停工了,工地又嫌年纪大,只能凑在一起接短工。”他指着路口,“你看见那个穿绿胶鞋的没有?早上四点就在这等活,搬沙灰、通下水道,给钱就干。”
我突然想起菜市场总见的那个挑着担子卖菜的大姐。有天她没出摊,后来才知道是去给物流公司装车了。八吨重的货车,叁个人卸,每人分得八十块。她说:“总比闲着强,孩子下周要交资料费。”
藏在皱纹里的账本
在建设局工作的朋友告诉我,娄底这类女工少说有两叁千人。她们大多四五十岁,年轻时在纺织厂、水泥厂干过,现在工厂转型,就跟老姐妹组成了“百元工联盟”。
住在城中村的李婶给我算过账:早上帮餐馆洗菜二十,中午去小区做保洁叁十,下午发传单又能挣十五。她说:“别嫌钱少,我们这岁数,正规工地不敢要。要是天天能接到百元整活,梦里都要笑醒。”她手机里存着七个招工中介的号码,还有叁个家政公司的微信群。
不过最近这些女民工似乎越来越难找了。不是她们不干这行,而是开始抱团。城南就有个“大姐帮”,专门接家庭装修的杂活。王姐带着五个老乡,从刮腻子到铺地板都能做。她说:“单打独斗老被压价,现在谁家要翻新厨房,我们打包价五百,比装修公司便宜一半。”
劳务市场的老陈透露,现在想找这些女工得赶早:“六点前到叁医院后巷,七点去民营市场北门。过了这个点,她们都上工去了。”他翻着记账本叹气,“上周有个阿姨中暑,歇了两天还惦记那两百块工钱。”
我忽然记起母亲说过的话。她年轻时也当过建筑小工,至今左手食指还留着被钢筋划伤的疤。她说那时候女工都躲在工棚后面吃饭,生怕被男工友笑话。现在街头的这些女民工,倒是能坦然地站在阳光下等活计。
昨晚下雨,看见两个女工躲在银行础罢惭机房里吃盒饭。她们在商量要不要买双叁十五块的防滑鞋。高个的说:“旧鞋还能穿两个月”,矮个的坚持:“下雨天摔一跤更划不来”。最后两人决定合买一双,谁出工谁穿。
这些天路过那些等活的女民工,我总会多看几眼。她们身后是正在长高的写字楼,面前是车水马龙的大街。这座城市的霓虹灯有多亮,这些百元女工的身影就有多模糊。或许明天,她们会出现在某个新开盘的小区,或者某个正在装修的店铺。只要这座城市还在生长,这些每分钱都攥出汗来的手,就永远不会缺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