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宁飞虫扫二维码的同城服务,常宁微信扫码本地生活服务
最近常宁的朋友圈里,常宁飞虫扫二维码的同城服务这个话题突然火了起来。说实话,刚开始看到这个的时候,我心里还嘀咕:这不就是换个方式打广告嘛?直到上周急着找装修师傅,才真正体会到它的方便。
那天正好是周六早上,我在小区电梯里看到个蓝色二维码,下面写着“扫码找本地师傅”。想着反正不费事,就随手扫了扫。页面跳转特别快,直接显示着“常宁微信扫码本地生活服务”的平台界面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页面上按水电工、泥瓦匠这些分类排得清清楚楚,每个师傅都标着接单量和评分。我选了个评分最高的李师傅,不到十分钟他就回电话了,说是正好在隔壁小区干活,半小时就能过来。
没想到这么方便
李师傅来的时候还带着个印着二维码的工牌,他笑着说现在常宁很多手艺人都用这个。我好奇地问他怎么想起用这个找活干,他边检查墙面边说:“以前都是在建材市场门口蹲着等活,现在扫个码就能让需要的人找到我。这个月通过平台接了二十多单,比过去跑着找活省心多了。”
等他修完卫生间漏水的地方,我忽然想起厨房推拉门有点卡涩。李师傅掏出手机点开个小程序:“您看看这个,我们常宁本地的服务平台,通马桶、换锁这些都能找到人。”我翻看着页面,发现连周末想学烘焙的课程都能预约。
后来和邻居聊起这事,她说现在送孩子上学经常能看到二维码。校门口那家文具店,扫二维码就能看到新到的文具清单;常宁新开的游泳馆,扫码能买次卡;连楼下水果店都贴了码,不定期推送特价水果。她说最实用的是上周,家里老人突然不舒服,她在社区医院的二维码上查到了夜间值班医生的信息。
现在我养成了个习惯,在常宁街上看到有趣的二维码都会扫一扫。上周在公交站台看到个深蓝色的码,扫出来居然是本地民间艺术团的报名通知。想想真是神奇,这些散布在城市角落的二维码,就像给常宁编织了张看不见的服务网。
昨晚表妹来家里吃饭,说起她刚在常宁开的手工工作室。我提醒她也可以做个二维码,她眼睛一亮:“对啊,我明天就设计个好看的放在店里!来体验的客人扫一扫,下次有新课程他们马上就能看到。”看着她兴奋的样子,我突然觉得,这座小城的生活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变得鲜活起来。
今天早上买早餐时,我发现常宁新区那家包子铺窗口也贴了二维码。老板娘擦着手说:“扫这个能提前订早餐,省得大家排队等。”热乎乎的包子拿在手里,我看着那些匆匆扫码的上班族,忽然感受到这座小城正在悄悄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