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安学生品茶工作室,雅安学子茶艺交流空间
走进雅安学生品茶工作室的时候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茉莉香。几个学生正围坐在长条茶桌前,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小心翼翼地提着紫砂壶,水流缓缓注入茶海。旁边扎马尾的女生轻声提醒:“要沿着杯壁往下冲。”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,倒显得屋里格外安静。
说真的,我第一次听说校园里有这么个地方还挺意外的。现在年轻人不都爱喝奶茶咖啡吗?可这里的茶具一应俱全,从盖碗到茶漏都摆得整整齐齐。负责茶艺社的大叁学生小林给我递来一杯刚沏好的蒙顶黄芽:“学长尝尝,这是咱们雅安本地的茶。”
茶香里的相遇
每周叁下午,这个雅安学子茶艺交流空间都会举办主题茶会。上次是四川藏茶专场,这周又在准备桂花乌龙的品鉴。有个大二的女生告诉我,她最开始就是被茶点吸引来的,后来反而迷上了铁观音的兰花香。现在她都能分辨出不同季节的铁观音了——春茶水软,秋茶香浓。
他们管那个总穿着亚麻衬衫的男生叫“老陈”,其实人家才研一。老陈家里在蒙顶山有片茶园,从小跟着爷爷采茶制茶。他说最有趣的是教同学们做调饮茶:“年轻人创意多,有人试着往普洱茶里加陈皮,居然意外地好喝。”
这会儿角落里两个学生正在讨论茶席布置。一个说白瓷茶具最显茶色,另一个觉得青瓷更有韵味。争着争着突然都笑了,原来两人忘了一壶水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。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说实在的,这个雅安学生品茶工作室早就不只是个喝茶的场所了。上学期期末那周,居然有学生带着课本过来复习。他们说闻着茶香背书,效率特别高。还有个经常来的男生悄悄告诉我,他在这里认识了现在一起做创新创业项目的搭档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冬至那天的围炉煮茶。七八个同学守着个小泥炉,看红枣在茶汤里翻滚。有个姑娘说起家乡的茶俗,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。从潮汕功夫茶聊到西藏酥油茶,最后连管理教室的阿姨都凑过来听。
现在他们正在策划下个月的茶器展,准备展出同学们自己设计的茶具。有个学陶瓷艺术的女生做了套竹节杯,把雅安的竹子元素融了进去。虽然胚体还略显稚嫩,但那种尝试的劲儿特别打动人。
暮色渐浓时,茶室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几个学生开始收拾茶具,把茶渣倒进专门的桶里。玻璃门上贴着的值班表密密麻麻,这周的茶艺实训课安排得满满当当。我临走前回头看了眼,暖黄的灯光映着青瓷茶杯,竟比很多专业茶室还像那么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