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城嫩茶论坛,增城茶道交流园地
最近常听茶友提起增城嫩茶论坛,说是那边特别热闹,上周我也去转了一圈。这一看倒好,愣是在电脑前坐了两个钟头,连泡着的单丛凉透了都没发觉。
要说这论坛有什么特别的?它不像那些正襟危坐的茶文化网站,动不动就跟你讲茶经茶道。这里更像是个老茶客家的客厅,谁都能进来喝杯茶,聊上几句。有个叫“岭南茶客”的网友,昨儿还在分享他淘到的桂味荔枝红茶,说是带着果香的熟茶,光看他描述就觉得齿颊生香。
茶香里的市井烟火
论坛里最受欢迎的是“茶生活”版块。昨天刷到个帖子,楼主说自己用增城特产挂绿荔枝窨制了一小批绿茶,引得二十多人跟帖求配方。底下有人提醒:“荔枝甜味重,窨茶时间可得掐准了,短了不出味,长了会发酸。”这种实实在在的经验分享,比那些玄之又玄的茶道理论亲近多了。
我也试着发了条求助——家里老人喜欢浓茶,但又怕影响睡眠,该怎么办?不过半小时,就收到七八条回复。有个茶友说的在理:“试试我们增城本地的乌龙茶,发酵程度适中,既保住了香气,又不至于太刺激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,邻居阿婆总在午后泡一大壶茶,左邻右舍都能分到一杯,那茶香至今还留在记忆里。
在增城茶道交流园地里,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。有人晒出祖传的紫砂壶,壶身已经养得温润如玉;有人分享在白水寨游玩时发现的野茶树林;还有个年轻妈妈,说她孩子第一次帮大人温杯时那认真的小模样。茶不再只是茶,它变成了连接人与人的纽带。
一杯茶的功夫
最喜欢看论坛里的“茶山行记”。上个月有几位茶友相约去正果镇访茶,拍回来的照片绿得晃眼。他们描述着如何跟着茶农上山,看着露水从茶叶尖滑落,还在茶农家吃了顿地道的客家菜。这样的内容,让人恨不得马上放下手机,也去山水间寻一杯好茶。
说来也怪,在这个讲究快节奏的时代,偏偏有这么一个地方,让大家愿意慢下来。泡茶需要耐心,等水沸,等茶叶舒展,等茶汤慢慢变浓。在增城嫩茶论坛里,你能感受到同样的节奏——大家不慌不忙地交流,有人问就有人答,遇到分歧也是和和气气地讨论。
记得有位老茶客说过:“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。”在论坛里待得久了,愈发明白这句话的意思。这里没有急吼吼的买卖,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,只有一群爱茶的人,分享着各自与茶相关的生活。
前两天又去论坛,发现有人在讨论夏季存茶的方法。岭南地区湿度大,茶叶保管确实是个难题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从石灰缸到抽湿机,从锡罐到陶瓮,各种土法洋法都拿出来分享。这种毫无保留的交流,让我想起早年间街坊邻里互相借葱借蒜的日子,朴实,却温暖。
茶还是那杯茶,但因为有了可以分享的人,滋味似乎就不同了。夜深人静时,泡上一壶增城特产的绿茶,翻看着论坛里的新鲜事,仿佛置身于一个永不散场的茶会。窗外的霓虹灯再亮,也不及屏幕上那缕茶香来得真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