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川火车站200一次快餐,邻近车站餐饮服务
火车站旁的那碗热乎饭
那天下午五点多,我从利川火车站走出来,肚子已经咕咕叫了一路。出站口人挤人,拉客的司机、举着牌子的旅馆老板,声音一个比一个高。我拖着行李箱正琢磨着去哪儿填肚子,旁边一位大叔凑过来低声问:“吃饭不?200一次快餐,管饱。”这话听着有点愣,我摆摆手继续往前走。
顺着人流往东走了大概七八分钟,看见一排小馆子。招牌都不大,有的还沾着油渍,但门口冒着热气的大锅看着挺实在。我掀开一家叫“老陈小吃”的塑料门帘,老板娘正端着两个海碗从后厨出来,嗓门亮堂:“一位里边请,有炒菜有套餐!”
坐下来点了份青椒肉丝饭,等着的时候四下打量。这家店也就十来平米,墙上风扇吱呀转着,四五张桌子都坐满了人。对面是个穿工装的大哥,正埋头扒拉着米饭,额头上都是汗。旁边那桌像是赶火车的学生,边吃边看时刻表,吃得急急忙忙的。
老板娘给我上菜时随口聊起来:“这附近都是做我们这种生意的,利川火车站200一次快餐这种说法,其实就是图个顺口。实际哪能真那么贵?像你这碗饭才二十八。”她指了指斜对面,“那边几家也这价,量大实惠,主要是赶车的人多,图个方便。”
我尝了口青椒肉丝,镬气十足,米饭也给得扎实。确实,在这种地方吃饭,要的不是精致,是那股热乎劲儿。看着门外拖着行李匆匆走过的旅客,突然觉得这些开在车站边的小馆子,就像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。你可能记不住店名,但那份能让你缓口气的温暖,比什么都实在。
后来和老板娘多聊了几句。她说在这开了八年店,见过形形色色的客人。有农民工兄弟每次都要加两次饭,有带孩子出门的父母专门要碗热水温奶。“我们这种邻近车站餐饮服务,做的就是熟客和过路客。味道可以普通,但分量不能含糊,速度更不能慢。”她说着又去招呼新进来的客人,“叁位吃点什么?有刚炖好的排骨。”
结账时我又看了看这条街。天色渐暗,各家的灯都亮起来了,蒸笼的热气在灯光下显得特别暖和。虽然没体验过那种传说中的“200一次快餐”,但花二十多块钱吃得心满意足,对我这样的普通旅客来说,已经足够。这种开在车站附近的小店,或许装修简单,或许菜式普通,但它们用最直接的方式,解决了旅人最迫切的需求。
走出店门,晚风一吹,吃饱后的踏实感让人特别安心。回头看了眼“老陈小吃”的招牌,心里想着,下次转车还要来这儿。毕竟在奔波的路途中,能快速吃上一顿热饭热菜,比什么都强。这条街上的邻近车站餐饮服务,就像是旅途中的加油站,虽然不起眼,却实实在在地温暖着每个过客的胃和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