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自品茶私人工作室,蒙自私人茶室雅聚空间
那天路过南湖边的一条老巷,青石板路被雨水淋得发亮,忽然闻见一阵熟普洱的醇香。顺着香味拐进巷子深处,才发现这儿藏着间挺特别的蒙自品茶私人工作室。木门虚掩着,透过缝隙能看见里头的暖光,像在等人,又不会太殷勤。
主人是个穿棉麻衫的年轻人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盖碗。见我在门口张望,他抬头笑了笑:“茶刚醒好,要进来歇个脚吗?”这话说得自然,像是在招呼常来的老街坊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工作室不大,统共就叁张茶台。最里头那张坐着对老夫妻,小声聊着菜场的青菜价格;靠窗的姑娘在翻一本旧书,手边的单丛还冒着热气。这里不像茶馆,倒像是谁家的客厅。主人递来杯景迈山古树,茶汤在白瓷盏里泛着蜜色光晕。“我们这蒙自私人茶室雅聚空间,就是让茶回到日常里来。”他说话时一直看着手里的壶,水流划出柔和的弧线,“有人来说茶,也有人来说心事,都挺好。”
墙角的粗陶罐里插着几枝枯荷,深褐色的姿态比鲜花更有味道。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的茶缸,她总是抓把茉莉花茶,冲上整壶开水,那香味能飘满整个院子。现在的茶道太精致了,反而把烟火气弄丢了。可在这儿,既能尝到山野的本真,又能找到那种熟悉的温暖。
一壶茶的缘分
常来的客人里有个做设计的李姐,她说每次赶稿到头疼时就会过来。“也不全为喝茶,”她转动着手中的建盏,“就是需要个能发呆的地方。在这儿泡壶安吉白茶,看叶子一根根立起来,心情就舒展了。”
上个月有个外地游客偶然走进来,原本只打算喝杯茶解渴。结果主人拿出私藏的老水仙,两人从岩韵聊到人生,直到月上柳梢头。后来那人在留言本上写:原来最好的风景不在景区,而在这一杯茶里。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,让这间工作室渐渐成了城市里的驿站。
主人最得意的是他收集的各地山泉水。“同样的武夷肉桂,用虎跑泉泡是清冽,用本地井水泡是甘甜。”他说这就跟人一样,在不同环境里会展现不同的面貌。有次他同时泡了叁壶相同的茶,让客人盲品,结果每个人都尝出了不一样的风味。这事说起来有趣,却让人想起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。
天色渐晚,茶台边的客人换了好几拨。新来的几位在试今年的冰岛,偶尔传来轻轻的笑声。我杯里的茶已淡了,可那份暖意还留在唇齿间。走出巷子时回头看,那盏灯还亮着,像这座城市里一个安静的注脚。或许明天,或许哪天,我还会再来这里,喝杯茶,发会儿呆,让时间慢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