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如何约出来卖的学生,敦煌学生私下交易传闻
这事儿听着就离谱
最近在网上冲浪,时不时会刷到一些奇怪的词儿,像“敦煌如何约出来卖的学生”这种。第一次看到这组合,我愣了半天,心里直嘀咕:这都哪跟哪啊?敦煌,那么美的地方,千年文化宝库,怎么就跟这种乱七八糟的词汇扯上关系了?这感觉就像有人说要去卢浮宫门口摆地摊卖假古董一样,完全不搭调,甚至有点让人哭笑不得。
我琢磨着,这种说法大概率是有人故意博眼球,或者干脆就是胡编乱造。你想啊,敦煌是个以旅游业为支柱的城市,人家靠的是老祖宗留下的壁画和雕塑吸引全世界的游客。当地的学生,要么在安心读书,要么趁着假期兼职做导游、讲解员,或者从事些和文旅相关的正经工作。这才是符合常理的情况嘛。
再说了,敦煌那地方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街坊邻里都熟门熟路的,要真有点什么出格的风吹草动,早就传遍了,哪还用得着在网上用这种隐晦的词语来“约”呢?这不合理。我感觉,这更像是某些人把那种都市传说生搬硬套,硬是扣在了敦煌这个名字上,纯粹是为了流量不择手段。
这种“敦煌学生私下交易传闻”,说到底,伤害的是谁?首先是那些在敦煌认真求学、努力生活的学生们。他们可能莫名其妙就被贴上了不实的标签,走在街上都可能要面对旁人异样的眼光。这得多委屈啊。其次,伤害的是敦煌这座城市的声音。人家正经的文化名片,被这种低俗的流言玷污,想想都让人气愤。
网络时代,信息传得太快了。一个好名声建立起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,但一个恶名,可能就因为几句没影儿的瞎话就传开了。我们每个人在点击、转发的时候,是不是都应该多想一想,多问一句“这是真的吗”?不能图一时猎奇,就成了谣言的传声筒。
退一万步讲,就算,我是说就算,极个别地方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,那也是个别人的行为,绝对不能代表一个群体,更代表不了敦煌这座城。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老鼠屎,就否定了一锅粥。这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,本身就有问题。
所以啊,下次再看到“敦煌如何约出来卖的学生”这类明显不合逻辑、博眼球的信息,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不点击、不评论、不转发。让它自己凉掉。我们的注意力,应该更多地放在敦煌真正的美上——那些穿越千年的壁画,那些沉默的雕塑,还有在大漠中坚守的文化工作者们。那才是真实的、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传播的敦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