遂宁泄火的小巷子,遂宁清凉小巷去处
遂宁这座小城啊,总有些角落藏着让人意想不到的风景。今天想聊聊那些老巷子——就是本地人嘴里常念叨的“遂宁泄火的小巷子”。您可别误会,这“泄火”不是啥火气,是说那种能让人心静下来的凉快劲儿。
我第一次拐进遂宁清凉小巷去处,纯粹是因为迷路。大太阳底下走得浑身冒汗,一抬头看见条窄窄的巷子口,两边的老墙爬满了青苔,风从里头吹出来,带着点潮湿的泥土味。当时心里一动,就钻进去了。
巷子里的凉是从地里长出来的
说来也怪,一踏进青石板路,温度好像突然降了叁度。这种凉不是空调那种扎皮肤的冷,是慢慢从脚底漫上来的清凉。巷子窄,两边屋檐几乎碰在一起,阳光只能漏些碎片下来,在石板上画出斑斑点点的光影。
住巷口的王大爷正摇着蒲扇下棋。我凑过去搭话,他眼睛没离开棋盘:“这儿啊,冬暖夏凉。老房子墙厚,地气足,比你们年轻人开空调舒服多了。”说完“啪”地落下一子,“将!”
往里走,听见潺潺水声。原来墙角有条暗渠,清水不知从哪冒出来,顺着石槽流过家家门前。李婶正在渠边洗菜,她说这水是活的,从坡上的泉眼流下来,几辈人都用这水。“晚上睡觉还得盖薄被呢,后半夜凉飕飕的。”
要说这遂宁泄火的小巷子,最妙的还是那种与世隔绝的感觉。明明离大街就二叁十米,车声人声传到巷子里,都像隔了层纱。坐在谁家门墩上发呆,看蚂蚁在石缝里搬家,时间好像都慢下来了。
老手艺在巷子里活着
再往里走,能遇见些快消失的老行当。修鞋的张师傅在巷子中间支了个摊,边干活边和过路的老街坊打招呼。他说在这干了四十年,“客人来补个鞋底,坐在旁边聊会儿天,火气就消了。”他指了指头顶的梧桐树,“有这片阴凉,比啥都强。”
偶尔能闻到淡淡的草药香,那是刘婆婆在晒薄荷、金银花。她说夏天用这些煮水喝,比喝冰水管用。“心静自然凉嘛。”她慢慢翻着竹筛里的叶子,“现在年轻人火气大,就是缺少这么个能静下来的地方。”
我在巷子尽头发现了个茶摊,摆着叁四张矮竹椅。花五块钱要了杯本地的绿茶,老板娘用盖碗冲泡好,茶叶在碗里慢慢舒展。坐在这喝茶,能看见整条巷子——孩子们追着肥皂泡跑,老太太坐在门槛上择豆角,一切都慢悠悠的。
其实想想,所谓的遂宁清凉小巷去处,不只是身体上的凉快。更是在喧闹城市里,找到那么个能让心情平静下来的角落。现在这样的老巷子越来越少了,每次走进去,都像打开了一本泛黄的老相册。
太阳西斜时我才离开巷子。回头望去,炊烟袅袅升起,飘散在渐暗的天色里。明天又是炎热的一天,但我知道,这座城市里还藏着这样让人安心的角落——那些遂宁泄火的小巷子,永远在等着走累的人进去歇歇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