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克达拉泄火的小巷子,可克达拉静心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37:12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条巷子就在老电影院后头,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肩走过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丛野薄荷,风一吹,那股清凉味儿就钻进鼻子里。要说可克达拉泄火的小巷子这名儿怎么来的,连巷口修鞋的老王也说不清。他只记得打从搬来这儿,街坊们都这么叫。

白天巷子总是懒洋洋的。卖豆浆的妇人推着小车慢悠悠经过,竹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能传出老远。我常坐在老王摊子旁的小马扎上,看他给皮鞋钉掌。铁锤起落间,他忽然眯眼说:“年轻人啊,别总皱着眉。这条巷子为啥叫泄火?你往里头走走就明白了。”他的皱纹在阳光下显得特别深。

巷子深处的模样

往深处去,两侧土坯房渐渐密了。有户人家的葡萄架探过墙头,在巷子上空搭出绿荫。总有个穿汗衫的老爷子坐在树荫下,面前摆着缺角的象棋盘。他从不吆喝,可总有人蹲到他对面,一声不响地摆开棋子。棋盘啪嗒作响,偶尔传来两声低笑。再往里,能听见谁家收音机在放老掉牙的戏曲,咿咿呀呀的,像给整条巷子打着拍子。

说真的,第一次听见可克达拉静心的小巷这个说法,是从开绣品店的阿孜古丽那儿。她的店藏在巷子最窄处,门口挂着艾德莱斯绸缝的门帘。“你看呀,”她捻着丝线说,“急躁的人走不到这儿。巷子太窄,走太快会撞着墙。”她手指灵活地上下翻飞,“在这待久了,心就像这绣绷上的布,慢慢就绷得平整了。”

我渐渐品出些意思。那个总在巷子里转悠的中年人,以前在菜市场卖羊肉,嗓门大得像装了喇叭。自从天天来巷子里晃悠,现在说话都轻了叁分。他说也不是刻意要改,就是走在这样的青石板上,不由自主就想把脚步放慢些。

黄昏时分最是有趣。放学的小孩追着皮球跑过,惊起墙头打盹的野猫;下班归来的人们推着自行车,车铃叮铃铃响成串;谁家厨房飘出炒辣子的焦香,惹得路过的人直打喷嚏。这些声响烟火气的,偏偏不觉得吵,反倒像首挺自在的生活协奏曲。

夜深时我常去巷子走走。月光把房檐的影子拉得老长,偶尔有晚归人的脚步声在巷子里回响。这时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可克达拉泄火的小巷子——白天的燥热不知不觉就消散了,剩下的是石板缝里蟋蟀的鸣叫,还有从某扇虚掩的木门里漏出的点点灯光。

如今我也成了巷子的常客。心情憋闷时来走两趟,看老王修鞋,看老爷子下棋,闻闻阿孜古丽店里薰衣草的香味。其实所谓泄火,倒不是这巷子有什么神奇法力,它只是让你慢下来,看见日子本来的样子。至于可克达拉静心的小巷这名儿,我觉得挺贴切——心静了,火气自然就泄了,就这么简单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