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林郭勒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邻近学子百名叁小时相约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34:15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那天下午刷朋友圈,突然看到一条动态在疯狂转发——霍林郭勒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说要搞个线下读书会。我当时就纳闷了,现在年轻人不都爱捧着手机打游戏吗?怎么突然兴起这股读书风了?

带着满肚子好奇,我周六特意起了个大早赶往活动地点。刚到现场就被震住了——图书馆门口乌泱泱站满了人,乍一看还真有百来号学生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扯着嗓子喊:“按照年级分组啊,别挤别挤!”那场面,活像小时候赶集的阵仗。

意想不到的聚会缘起

挤到前排打听才明白,原来这事儿是几个高二学生发起的。叫李明的班长告诉我:“刚开始就想找十来个人凑个学习小组,谁成想在班级群里一说,隔壁班同学也跟着报名,传着传着就变成邻近学子百名叁小时相约了。”他挠着头笑得很无奈,但眼神里透着藏不住的兴奋。

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活动形式。不是干巴巴地坐着看书,而是把叁小时分成好几个环节:先是自由阅读,接着是小组讨论,最后还有知识抢答。角落里几个女生正为《叁体》里的物理概念争得面红耳赤,旁边理科班的同学赶紧凑过去当“裁判”。

要说最热闹的,还得数休息时的茶话会。同学们从书包里掏出家里带的奶豆腐、牛肉干,有个蒙古族姑娘还带来了马奶酒让大家尝鲜。这些零零后边分享零食边聊着最近看的书,偶尔爆发出阵阵笑声,那气氛比过年还热闹。

让我特别触动的是遇见个腼腆的初一学生。他小声说以前总觉得读书是件孤独的事,今天发现这么多同龄人都在坚持阅读,突然觉得“原来自己不是异类”。说这话时,他手里紧紧攥着那本被翻旧了的《平凡的世界》,眼角微微发亮。

活动快结束时遇到个小插曲。突然下起太阳雨,同学们七手八脚把书搬进室内,不知谁带头唱起了蒙语民歌,整个图书馆顿时飘荡着悠扬的旋律。雨点敲打着玻璃窗,和着歌声,仿佛在给这个特别的午后伴奏。

看着他们湿漉漉却依然兴奋的侧脸,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霍林郭勒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活动能引发这么大反响。在这片辽阔的草原边上,年轻的心灵同样渴望着思想的碰撞。或许明年这个时候,这场自发的聚会能变成更美好的传统,让更多的邻近学子百名叁小时相约在书香里。

临走时,组织者往我手里塞了张手绘书签。上面用蒙汉双语写着“下次再见”,墨迹还没完全干透。我把书签夹进采访本里,忽然觉得,或许真正动人的从来不是活动的规模,而是这些年轻人在叁小时里展现出的,对知识最本真的热爱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