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井海选场子,龙井选拔现场实况
这地方可真不好找,拐过两条巷子才看见那块褪色的招牌。门口蹲着几个抽烟的年轻人,吉他盒随意搁在脚边,一看就是来参选的。
推门进去,嚯,那股子热浪混着汗水、消毒水和廉价香水的气味扑面而来。场子里黑压压坐满了人,只有台上打着一束惨白的追光。主持人扯着嗓子报幕,声音透过劣质音响带着刺耳的电流声。台下角落里,几个评委模样的中年人手撑着下巴,偶尔交头接耳。
“下一位,37号!”
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罢恤的男孩抱着吉他蹿上台,话筒架被他撞得晃了叁晃。他深吸一口气,手指刚拨动琴弦就错了两个音。台下有人轻笑,男孩的脸瞬间红到耳根。
等待的滋味
后台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缩在墙角反复练声,旁边戴鸭舌帽的男生不停抖腿,把地板磕得哒哒响。说真的,在这龙井海选场子待上半天,比干什么都累。每个人都像绷紧的弦,就等着上台那叁分钟。
“您也是来参选的?”旁边忽然有人搭话。我扭头,是个满头大汗的胖小伙,怀里紧紧搂着个手风琴。“我从东北来的,”他抹了把脸,“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硬座。”我问他为什么偏要来这个龙井选拔现场,他咧嘴笑了:“就想试试,万一呢?”
这话听着耳熟。在这行混久了,发现每个来龙井海选场子的人都信这个“万一”。
台上忽然传来一声清唱,没伴奏,但每个音都准得惊人。是个瘦高个儿,闭着眼,额头青筋暴起。评委席上一直打哈欠的那个突然坐直了身子。
“有点意思啊。”后面有人小声嘀咕。
确实有意思。在这龙井选拔现场,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上台的是天才还是笑话。可能前一个还在忘词,后一个就能让全场起鸡皮疙瘩。这种不确定性,大概就是海选最迷人的地方。
胖小伙终于被叫到号了。他站起身,手风琴在肚子上勒出更深的印子。上台时差点被电线绊倒,台下又是一阵轻笑。但当他按下第一个和弦,所有人都闭上了嘴。
是首老掉牙的《喀秋莎》,可从他手底下流出来,忽然就多了点什么。说不上来,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“魂儿”?琴声在简陋的场地里回荡,有那么几秒钟,连隔壁装修的电钻声都停了。
评委让他过了。胖小伙下台时眼圈通红,挨个跟后台的人握手,结结巴巴地说“谢谢”。其实没人帮过他,但那一刻,所有人都真心替他高兴。
窗外天色渐暗,工作人员开始发盒饭。二十块钱一份,两荤一素,油汪汪的。选手们蹲在马路牙子上扒饭,互相交流着哪个赛区更容易过。有个姑娘饭还没吃完就被叫号,叼着半块排骨就往里冲。
我数了数签到表,今天来了小两百人。最终能进下一轮的,撑死十五个。剩下的人明天会去另一个城市,继续挤在另一个类似的场地,等着另一个“万一”。
夜更深了,龙井海选场子的霓虹灯在雾气里晕开。最后一位选手是个大叔,唱到一半忘了词,干脆现编。评委笑得前仰后合,居然也给过了。你看,在这儿什么都有可能发生。
散场时我在门口又遇见胖小伙,他正给家里打电话:“妈,过了!真过了!”挂了电话,他蹲在路边哭了五分钟,然后抹把脸,问我知不知道附近最便宜的旅馆在哪。
这就是龙井选拔现场最真实的样子——有眼泪,有汗水,有一闪而过的星光,更多的是永不言弃的执着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新的海选又将开始,而今天发生的一切,都会成为追梦路上最特别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