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岭晚上哪有站小巷的,铁岭夜晚站点附近小巷位置
铁岭夜晚的那份独特烟火气
那天晚上快十点了,我刚从沉阳坐火车回到铁岭,出站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咕叫。车站广场上人流渐渐稀疏,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。我一边搓着手哈气,一边琢磨着:这大晚上的,除了主干道上那几家亮着灯的连锁店,附近有没有更有意思的地方呢?这时候,一个本地的老师傅从我身边走过,顺口说了句:“想找吃的啊?往旁边小巷里走走看呗。”
这句话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对啊,火车站附近那些不起眼的小巷,白天看着普普通通,晚上说不定别有洞天。我裹紧外套,顺着站前路往西走了百来米,果然发现了一条小巷的入口。要说这铁岭晚上哪有站小巷的,还真得靠本地人指点,或者自己多留心观察。
刚拐进巷口,一股暖烘烘的香气就迎面扑来。巷子不宽,两边却挨挨挤挤地摆着七八个小摊。有卖烤冷面的,铁板鱿鱼的,还有冒着热气的麻辣串。摊主们大多裹着厚厚的棉衣,一边忙活手里的活计,一边和熟客唠嗑。“老样子?”烤冷面的大姐头也不抬地问着一个刚下班模样的年轻人。“嗯,多加个蛋。”这样的对话,听着就让人觉得踏实。
我找了个卖羊汤的小摊坐下,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,正不紧不慢地往汤里撒着香菜。“这么晚还出摊啊?”我随口问道。大叔乐呵呵地说:“咱这铁岭夜晚站点附近小巷位置好啊,总有赶夜路的、下晚班的过来喝碗热汤。忙活到后半夜,也算给大伙儿行个方便。”
正说着,旁边桌来了几个刚下班的小年轻,看样子是附近商场的工作人员。他们熟门熟路地点了羊汤和烧麦,其中一个姑娘说:“这条巷子真是咱们的深夜食堂,要不这个点回家,连口热乎的都吃不上。”另一个小伙子接话:“可不是嘛,上周加班到十一点多,整条街就这儿还亮着灯。”
巷子里的灯光不算太亮,暖黄色的,照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柔和了几分。虽然已经是深夜,但这里的人声、食物的滋滋声、碗筷的碰撞声,交织成一种特别的生活气息。这和白天在大型商场里吃饭的感觉完全不同,这儿更随意,也更有人情味。
我注意到,来这里的不只是年轻人。有位大爷慢悠悠地踱进来,打包了一份热气腾腾的饺子。“儿子刚下火车,给他带点儿夜宵。”他笑着解释。摊主麻利地打包好,还多送了一小盒蒜泥。这种邻里般的熟络,在大饭店里是见不到的。
在巷子深处,我还发现了一个旧书摊。摊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,他说白天在旧货市场摆摊,晚上就推着小车来这里。“晚上安静,适合淘书的人慢慢挑。”他指指身后,“而且这儿租金便宜,能多撑一阵子。”我翻看着那些泛黄的旧书,心想这铁岭晚上哪有站小巷的答案里,原来还藏着这样有意思的角落。
夜渐渐深了,巷子里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。有拖着行李箱匆匆赶路的旅客,打包份炒饭就走;有附近居民穿着睡衣趿着拖鞋下来买宵夜;还有代驾司机们聚在一个小吃摊前,边吃边等订单。每个人都在这个普通的夜晚,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巷里,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那点温暖。
离开的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,回头望去,那条小巷依然亮着温暖的灯光。我想,很多城市都有这样藏在车站附近的小巷吧?它们可能不够光鲜亮丽,却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脉搏。当高楼大厦的灯光相继熄灭,这些小巷里的灯火,还在为夜归的人们亮着。
走在回家的路上,夜风凉飕飕的,但胃里那碗羊汤的暖意却久久不散。这趟无意中的发现,让我对铁岭的夜晚有了新的认识。原来,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温度,不一定非要去那些着名景点,有时候,就在这些寻常巷陌里,反而能触摸到最真实的生活痕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