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岛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后街的幽深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0:46:26 来源:原创内容

傍晚五点半,葫芦岛火车站钟声敲响时,我正巧拐进站房背后那片交织的巷弄。身后是熙攘的出租车喇叭声,身前却陡然安静下来,仿佛有人按下了消音键。青石板路被夕阳浸出暖光,墙头探出晾衣绳,挂着微微晃动的海魂衫。

穿校服的男孩蹲在裁缝店门口喂橘猫,铝饭盒里装着半条炸鱼。猫儿吃得慢条斯理,尾巴在石板上有节奏地轻敲。王记裁缝铺的卷帘门拉下一半,缝纫机嗒嗒声从门缝里漏出来,混着收音机里沙哑的评剧唱腔。穿铁路制服的大爷推着二八大杠经过,车铃叮铃一响,橘猫倏地钻进了墙洞。

旧时光在此停驻

电线杆上贴着褪色的芭蕾舞培训班广告,浆糊痕迹像凝固的泪滴。修表铺玻璃柜里堆着上百个表盘,老板用绒布擦拭零件的手势,像在给时光抛光。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跟父亲在此转车,他就是在这样的巷口买过麻花,油纸包着的温度至今还贴在记忆里。

海风从巷子尽头吹来,带着淡淡的咸腥。原来这些胡同再往深处走,就能望见货运码头的桅杆。住在这片的人家,大多与铁路、港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红砖房院墙里晾着渔网,窗台摆着信号灯改成的花盆,生锈的轨道零件压着腌菜缸的塑料布。

烟酒店老板娘在柜台后拆毛衣,毛线绕成团挂在门把手上。“住惯啦。”她头也不抬,“半夜听着火车鸣笛睡得才踏实。”她指给我看墙上的老照片,九十年代的站前广场还没有广告牌,能一直望见海平面。如今被新修的商贸城挡住了视线,唯有从这些巷道缝隙里,还能捕捉到往昔的海风。

我在五金店门口遇见收班的检票员老周。他制服肩章反着光,钥匙串在腰间哗啦作响。“这巷子就像火车站的影子。”他拧开保温杯呷了口茶,“站前广场越修越亮堂,后边这些胡同反倒留着原来的样貌。”他每天下班都特意绕远路从巷子里穿行,看哪家月季开了新苞,谁在墙根添了马扎。

暮色渐浓时,巷口修鞋摊亮起白炽灯。纳鞋底的锥子划过皮料,发出类似火车制动时的呲呲声。顾客坐在矮凳上玩手机,屏幕光映着斑驳的砖墙。远处传来碍打头列车的汽笛,修鞋匠抬头听了听:“齐齐哈尔来的,晚点七分钟。”

路灯次第亮起,把晾衣绳的影子投成五线谱。某个院落飘出炝锅的香气,铁铲与铁锅碰撞的声音,比任何钟声都更像归家的信号。当我终于走到巷子尽头回望,那些蜿蜒的灯火竟像一列慢车,载着半世纪的光阴在暮色里穿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