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安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北安站后巷名称查询
很多第一次来北安的朋友,出站后想找个近路或者找个地方吃点东西,都会盯着手机导航发愁:北安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?这事儿我还真特意打听过。
记得上次接朋友,他在电话那头有点着急地说找不到北边出口。我让他抬头看,穿过车站广场往右拐,有条不太起眼的小道。那地方本地人都叫“站北胡同”,但你要是查地图,可能显示的是“站前路二巷”。这就怪了,明明在车站后头,怎么叫“站前”呢?
老地名的故事
后来问了附近开小卖部的大爷才弄明白。原来二十多年前火车站扩建,把原来的正门方向改了。本来这条巷子对着老站前广场,后来新广场修在南边,它就成了“背后”的巷子。可老居民叫惯了“站前二巷”,这名字就这么留下来了。你说是不是挺有意思?
现在这条巷子可热闹了。早上有卖豆浆油条的摊子,中午各家小馆子飘出炒菜的香味,晚上还有烧烤摊亮着灯。虽然不长,但缝纫铺、理发店、水果摊样样都有。住这儿的老邻居都坐在门口聊天,谁家来了快递,喊一嗓子整条巷子都能听见。
要说这条巷子最让人惦记的,还是路口那家开了叁十年的饺子馆。他家的酸菜馅饺子,面皮筋道,酸菜是自己腌的,特别够味。很多常年在外的北安人,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拖着行李箱直奔这里,就为吃上这口熟悉的味道。
有时候想想,我们总在问北安站后巷名称查询,可能不单单是想知道个地名。更多的是想找到这种藏在城市角落里的烟火气吧。现在手机地图越来越方便,输入北安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马上就能定位。但那条巷子里的生活滋味,还真得亲自去走走才能体会。
前两天路过,看见几个年轻人举着手机在巷口拍照。听见他们讨论:“导航说叫站前路二巷,可本地人怎么都管这儿叫站北胡同?”我忍不住插了句嘴:“两个名字都对,看你想找的是地图上的位置,还是咱老百姓心里的地方了。”他们愣了一下,然后都笑了。
这条巷子最近还在墙角添了花箱,种了些月季。傍晚时分,老人们在花箱旁边下棋,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跑打闹。虽然紧挨着火车站,但走进来就像换了天地,忽然就安静下来了。车轮声、广播声都远了,只剩下炒菜时铁锅碰撞的铛铛声,和谁家电视里传出的戏曲声。
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角落吧。它们藏在车站后面、大楼之间,不像主干道那样光鲜亮丽,却装着最真实的生活。下次你要是路过北安火车站,不妨也去后面那条小巷子转转。不用特意记它叫什么,走进去,感受一下,那就是它最好的名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