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旁的小巷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25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午路过莆田火车站,阳光白花花的,晃得人睁不开眼。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出站口,远远就望见了马路对面那条小巷子。说真的,要不是肚子饿得咕咕叫,我大概会和大多数旅客一样,直接搭车离开了。

这条小巷子夹在两栋略显陈旧的居民楼中间,巷口挂着个褪色的蓝色路牌,字迹已经模糊得看不清了。刚走进去,一股潮湿的、带着饭菜香气的风就扑面而来,和火车站广场上那种干燥焦急的空气完全不同。巷子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挤,头顶上还挂着些晾晒的衣服,偶尔滴下几滴凉凉的水珠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越往里走,声音就越热闹。炒菜的滋啦声、电视里的戏曲声、小孩的哭闹声,还有店家招揽生意的吆喝声,全都混在一起。有个大姐站在小吃店门口,系着围裙,正利索地包着馄饨。她看见我拖着箱子,就笑着招呼:“刚下火车吧?来碗扁食汤,热乎着呢!”

我应声坐下,这才仔细打量起这条火车站旁的小巷弄。它和背后那座高大现代的火车站形成了奇妙的对比——一边是行色匆匆的旅客和飞驰的列车,一边是慢悠悠过着日子的人家。巷子深处的老榕树下,几个老人正围着石凳下棋,手边放着泡着浓茶的玻璃杯。他们好像完全没被外面火车轰鸣的声音打扰,那份悠闲,倒像是住在哪个僻静的乡下似的。

馄饨端上来了,热气腾腾的。我用勺子搅了搅,忽然想起什么,便问那位大姐:“你们在这儿开店很久了吧?”她擦擦手,靠在门框上:“可不是嘛,火车站还没扩建的时候就在了。那时候巷子比现在宽点儿,后来扩建就占去了一些。”她指了指巷口,“以前能从这儿直接看到月台呢。”

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,现在只能看到火车站灰色的墙壁了。这条莆田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就像个倔强的老人,在时代的变迁中固执地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。

巷子再往里走,居然还有家老式理发店。红色的旋转灯柱已经不太转了,玻璃上贴着“理发十元”的纸条。老师傅正给一位客人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的,那把剃刀在他手里听话得很。我站在门口看了会儿,他抬头朝我笑笑,也不说话,继续专注手里的活儿。这种手艺,现在大城市里已经很少见到了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亮起了零零星星的灯光。不是那种刺眼的白炽灯,多是些昏黄的、温暖的光。我从巷尾往回走,又经过那棵大榕树。下棋的老人已经散了,只剩石凳空着。有户人家的窗户里飘出新闻联播的声音,另一个窗口传来小孩练钢琴的断断续续的音符。

走出巷口,重新回到火车站广场,那种熟悉的喧嚣再次包围了我。出租车司机按着喇叭,旅客们匆忙地刷着身份证进站,广播里一遍遍重复着车次信息。我回头看了眼那条小巷弄,它静静地待在两栋楼之间,像是另一个世界。

我想,这条莆田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大概见证了很多故事吧。那些匆忙赶车的人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它,但它就在那里,日复一日地飘着饭香,响着棋子的落盘声,给那些恰好路过的人一个歇脚的地方,也给这个交通枢纽添了几分难得的烟火气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