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百元情缘在泉州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0:11:25 来源:原创内容

说来也怪,那天我坐在泉州西街的老茶馆里,听见隔壁桌两个阿姨在闲聊。穿花衬衫的那位压低了声音:“现在啊,一百块能做什么?买两杯奶茶就没了。可你说泉州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还真有人信这个。”

我捧着茶杯的手顿了顿。百元情缘在泉州——这话听着像街边小广告,又像是什么都市传说。茶香混着海风的味道从木窗棂飘进来,我突然想起去年在晋江五店市遇见的那对老人。

巷子深处的修鞋摊

老陈的修鞋摊就在红砖厝的转角,每天下午叁点准时出现。他的顾客多半是附近的老人家,补个鞋跟两块钱,缝个鞋面五块钱。有个阿婆每周叁都来,就为了把布鞋脱线的地方让他缝两针。

“其实那鞋扔了买新的更划算。”老陈有一次对我说,眼睛却望着阿婆走远的背影,“但她知道我这摊子冷清,故意来找我说话。”他补一双鞋收费从来不超过十块,却说这是泉州附近100块钱的爱情——不是真的只要一百块,而是说这份情意,比一百块还要珍贵实在。

后来我才知道,阿婆的老伴走了七年,儿女都在外地。老陈的修鞋摊,成了她每周最期待的“约会”。

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好笑,花一百块能有什么浪漫?但在老泉州人眼里,情分这东西,本来就不是用钱来衡量的。就像中山路那家扁食店,老板娘总是给打工的小伙子多舀半勺馅料;就像涂门街的旧书店,老板会特意给常客留着想找的书。

这些细碎的好意,凑在一起,不就是百元情缘在泉州最真实的模样吗?

我认识一个在石狮服装厂打工的江西妹子小雅,她和我讲过她的故事。有次她发烧请假,流水线上的福建本地大姐知道了,轮着给她送粥。一个是沙茶面,一个是面线糊,还有一个炖了姜母鸭。

“我那叁天吃的饭,加起来可能都不超过一百块。”小雅说着说着眼睛就红了,“可那份心意,比我老家的土墙还要厚实。”

泉州人的情意就是这样,不张扬,不做作,藏在日常的角角落落。你说这是泉州附近100块钱的爱情吗?倒也不是男女之情,更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。这份情,让外来的人想留下,让留下的人舍不得走。

上个月我又去了趟西街,发现老陈的修鞋摊不见了。问隔壁店铺才知道,他和那个阿婆领证了,摊子盘给了徒弟。听说婚礼简单得很,就请了几桌老街坊,每桌菜钱不到八百。

“他们两个啊,”茶叶店老板给我续茶时笑着说,“一个补鞋的线用了七年才牵成,比鞋底还耐磨。”

我忽然明白了,所谓百元情缘在泉州,说的不是价格,而是那份细水长流的用心。就像闽南人爱喝的铁观音,第一泡苦涩,第二泡回甘,第叁泡才品出真味。感情也是这样,要慢慢煨,慢慢熬。

走在黄昏的巷子里,听见哪家窗户飘出南音,咿咿呀呀地唱着千年古调。我想,或许真正的泉州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就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里——可能是菜市场阿婆多给你的一把小葱,可能是摩的师傅少收的两块钱,可能是邻居送来的一碗刚煮好的花生汤。

这些瞬间凑成的温暖,让每个在泉州生活的人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百元情缘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