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远学院外援女,清远学院外聘女生
最近走在清远学院的林荫道上,总能听到同学们在讨论一个话题——外援女生。这个词儿乍一听还挺新鲜的,你说是不是?
说起来,我们学校的外聘女生其实挺常见的。她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学校,也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。上次我们系举办设计大赛,就请来了一位业内小有名气的插画师做指导。那个女生穿着简单的白罢恤,讲起设计理念时眼睛都在发光。她带来的几个创意点子,让咱们学校的参赛作品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。
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
记得有次听公开课,来了一位特别年轻的女生。刚开始大家都在下面窃窃私语,觉得她太年轻能讲出什么来。结果人家一开口,整个教室都安静了。她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特别生动,还分享了很多实战经验。那堂课结束后,走廊里都是讨论她讲课内容的同学。
不过话说回来,刚开始听说要请外援女教师的时候,不少老师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。毕竟教学是个长期的工作,突然插进来一个“外人”,效果真能保证吗?但现在看来,这种担心倒是多余了。
我们学校的舞蹈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。本来她们一直在省里的比赛中表现平平,自从请了那位从省歌舞团来的女指导后,整个社团的水平肉眼可见地往上涨。最明显的变化是,现在晚上路过舞蹈室,总能看见里面亮着灯,同学们都在自觉加练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上学期选修课上认识的一个女生。她就是从别的学校来我们这儿交流的,本来以为她会很难融入,没想到她反而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视角。比如她提到她们学校的“咖啡角”学习区,这个建议被学生会上报后,现在图书馆还真开辟了这样一个区域。
当然啦,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。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请来的外援女专家讲的内容太专业,同学们听得云里雾里。这时候就需要提前沟通,让她们了解我们的实际水平。不过这个问题现在好多了,学校好像已经建立了筛选机制。
现在想想,这种开放的态度确实给我们学校带来了不少活力。就像我们宿舍的小王说的,每次看到新面孔站在讲台上,都会莫名期待这节课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。
前两天在食堂吃饭,还听见几个学弟在讨论新来的外聘女老师教的创新创业课。说是把课堂直接搬到了创业园区,让大家实地考察公司的运营模式。这种教学方式,确实比光看书本有意思多了。
看着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外聘女教师、交流生,感觉整个校园的氛围都在悄悄发生变化。这种变化不是说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,而是体现在很多细微的地方。比如说讨论课上的观点更丰富了,社团活动的形式更多样了,就连食堂里聊天的内容都变得更有意思了。
说到这儿,我忽然觉得“外援”这个词用得挺妙的。就像一支球队需要新鲜血液一样,学校偶尔引入外援女教师,确实能给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。不过具体怎么把握这个度,怎么让这些外来的经验和本校的特色更好融合,这倒是个值得继续观察的话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