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宁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济宁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
初闻这个说法
那天和刚入学的大一表弟在学校旁边的小餐馆吃饭,他一边涮着毛肚,一边随口说了句:“哥,你们以前也管这片叫‘炮楼’吗?”我夹菜的筷子顿了一下,这个许久未闻的称呼,像把钥匙,一下子打开了记忆的闸门。?
“炮楼”这个说法,具体是从哪一届学生开始传开的,已经很难考证了。它指的就是济宁大学城周边那些密密麻麻的自建民房。这些房子一栋挨着一栋,楼层不高不矮,外观大同小异,远远望过去,确实有点像旧时一座座矗立的碉堡。
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用“炮楼”来形容这片区域时,心里是有点抵触的。觉得这名字带着点戏谑,甚至有些不尊重。但后来待久了才慢慢明白,这个称呼里其实藏着我们这些学生非常复杂的感情。
“炮楼”里的烟火日常
你可别被这名字唬住了,“炮楼”里面,可是热气腾腾的生活。这里租金便宜,是不少手头不宽裕的学生和刚毕业年轻人的首选。楼下可能就是家香味四溢的麻辣烫,隔壁是复印打印一块钱一张的小店,再走几步,理发店的罢辞苍测老师正热情地招揽生意。
我记得大叁准备考研那阵子,就和舍友在“炮楼”里合租了个小单间。夏天热得像个蒸笼,全靠一台老旧的空调呼哧呼哧地续命;冬天又冷得够呛,我们常常裹着毯子熬夜背书。条件是真艰苦,但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日子,却是大学里最闪光的记忆之一。
这片区域的灵魂,在于它那种无序中蓬勃生长的生命力。晾衣杆从窗户伸出来,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裳;晚饭时间,家家户户传来炒菜的滋啦声和饭菜香;路灯下,卖水果的小贩和下班回来的租客讨价还价……这一切,构成了大学城周边最真实、最接地气的风景。?
一个称呼,一段记忆
“炮楼”这个词,早已超出了它字面的意思。它成了我们学生之间心照不宣的一个暗号,一种身份的认同。你说你住“炮楼”,对方立刻就能会意,知道你大概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。它代表着一段囊中羞涩却又充满自由、充满可能的青春岁月。
当然,这片区域也存在不少问题,比如环境卫生、安全隐患等等。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或许并不喜欢这个有点“野”的称呼,他们更愿意称之为“大学生生活配套区”之类的正式名称。但对我们而言,“济宁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”这个说法,却显得格外亲切。
如今再走过那片熟悉的区域,看到那些被称为“炮楼”的房子,心里总会涌起一阵暖意。它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青春,承载了无数人的欢笑、泪水、奋斗和迷茫。这个看似随意的称呼,早已和我们的大学记忆紧密地缠绕在了一起。?
表弟看我出神,碰了碰我的杯子。我笑了笑,没有直接回答他最初的问题,而是反问他:“你觉得住这儿怎么样?”他挠挠头,说了句:“挺方便的,就是隔音差点儿。”看来,对于“炮楼”的新故事,还在继续发生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