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安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周边学子百名叁小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2:10:09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朋友圈里总能看到“武安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的消息,一开始还纳闷这是什么活动,后来问了才知道,原来是附近几所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。你说巧不巧,正好赶上周末,我家小区对面的广场上就来了这么一群孩子。

那天早上八点不到,广场就热闹起来了。穿着不同校服的学生们叁五成群,有的拿着调查问卷,有的提着环保袋,还有的架起了展板。粗略数了数,还真差不多百来号人。领头的是个戴眼镜的男老师,他正拿着喇叭安排任务:“咱们分叁组,一组做社区服务,二组搞社会调查,叁组布置文化展——记住啊,就叁个小时,十一点准时集合!”

意外的收获

我本来只是下楼买早餐,结果被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生拦住了。“叔叔,能帮我们填份问卷吗?对于社区公共设施的。”她说话时有点紧张,手指捏着问卷边缘都发白了。我接过笔边填边问:“你们这是哪个学校的?”“我们是周边学校的,今天来了好多同学呢。”她笑着指向不远处,“看,那些穿蓝校服的是叁中的,红校服是五中的。”

说实话,挺惊讶的。现在这些孩子,平时总觉得他们只会埋头写作业、玩手机,没想到做起事来这么认真。有个男生在教老人用智能手机,弯着腰讲了半个多小时;几个女生在清理花坛里的杂草,手套都沾满泥了也没人在意。这种场面,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。

就在广场东边,文化展区围了不少人。学生们自己做的剪纸、书法作品挂在展架上,还有个男孩在现场写毛笔字。笔尖在宣纸上划过的沙沙声,配上他专注的神情,引得几位老大爷连连点头。听旁边老师说,这些都是学生们课余时间准备的,就为了今天这叁个小时的活动。

叁个小时能做什么

说实话,现在很多人觉得叁个小时干不了什么——看两部电影都不够。但这些学生让我改观了。九点半左右,社区服务组已经清理完叁个花坛,社会调查组收集了将近两百份有效问卷。文化展区更热闹了,有个女生在教小朋友做剪纸,手把手地教,特别耐心。

我注意到一个细节:虽然学生们来自不同学校,但配合得挺默契。搬东西时互相搭把手,需要传递工具时不用多说,一个眼神就懂了。这种默契不是临时装出来的,看样子他们之前也没少一起排练。带队老师跟我说,这些周边学子为了百名叁小时的活动,光是前期准备就花了两周时间。

快到十一点时,活动接近尾声。学生们开始整理物资,把借来的桌椅搬回原处。让人感动的是,他们连场地上的小纸屑都捡干净了,比来时还要整洁。那个梳马尾辫的女生又跑过来,递给我一瓶矿泉水:“叔叔,谢谢您帮忙填问卷!”其实该说谢谢的是我们这些住在附近的人。

铃声响起,叁小时到了。学生们在广场中央集合,虽然脸上带着疲惫,但眼睛都是亮晶晶的。他们没有立即解散,而是自发地围成圈,交流起今天的收获。这个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学校组织的劳动课,只是规模小得多。如今能看到百名学子同时在社区里忙碌,确实挺难得的。

人群渐渐散去,广场恢复平静。但那些穿着校服的身影,那些认真的脸庞,还留在很多人心里。或许这就是“武安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最大的意义——它让这些年轻人走出教室,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重新认识他们。叁个小时虽然短,但足够种下一颗种子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