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源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,微信附近人服务500元
这几天刷朋友圈,总感觉有些不对劲。好像隔叁差五就能看到那种模糊不清的头像,配上些欲言又止的文字。最让我纳闷的是,有个账号连着发了叁天同样的内容:“济源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”。这话说得云里雾里的,到底是啥意思呢?
昨天下班路上,我忍不住跟同事老李提了一嘴。他正在刷手机,头都没抬就笑了:“你这就不懂了吧?现在好多人都收到过这种,说白了就是那种服务。”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。老李把手机转过来给我看:“你看,我这儿也收到过类似的,写的是微信附近人服务500元。说得挺直白,价格都标好了。”
这事儿没那么简单
晚上回家,我特意打开了微信的附近的人功能。好家伙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才刷了没几下,就冒出来好几个类似的广告。有的直接写在个性签名里,有的则是头像上就带着价格。这么明目张胆的吗?我记得前两年微信不是整治过一波吗?
正琢磨着呢,突然弹出来一条好友申请。点开一看,头像是个浓妆艳抹的女生,验证消息写着:“哥哥,需要服务吗?”我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点了拒绝。这要是同意了,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谈具体项目和价钱了?想到这里,我赶紧退出了附近的人功能。
说来也巧,今天上午在小区门口等快递,听见两个外卖小哥在聊天。其中一个说:“昨天接了个单,送到酒店,开门的是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。”另一个接话:“是不是又遇到那种做微信附近人服务500元的了?我们片区也有好几个。”
我忍不住插了句嘴:“你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?”先说话的小哥点点头:“见得多了。有些酒店的前台都认识她们了,说是经常换着房间接客。要说这济源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的市场,还真是不小。”
这话让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光天化日之下,这些人怎么就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做生意呢?难道就不怕被抓?
下午特意咨询了个在派出所工作的朋友。他叹了口气说:“这些人精得很,都是用虚拟号码注册的微信,交易都用现金。就算被抓到现行,也很难找到上线。”他提醒我,要是再看到这种广告,最好直接举报。
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我试着举报了几个,可没过几天,又冒出来新的账号。这简直就是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而且这些人的反侦察意识特别强,聊天从来不说具体内容,都是到地方再谈。
晚上和媳妇说起这事,她一句话点醒了我:“你说这些人为什么要做这个?”我想了想,可能有的人是生活所迫,有的人是好吃懒做,但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有人需要这种服务。要是没人花钱找,这个市场自然就消失了。
现在想想,那个简单的价格标签背后,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。可能是迫于生计的无奈,可能是误入歧途的悔恨,也可能是道德沦丧的麻木。这五百块钱,买的究竟是什么?卖的又是什么?
今天出门坐公交,听见两个中学生也在议论这事。其中一个说在微信上看到了奇怪的信息,另一个赶紧提醒他:“千万别理那些,我爸妈说都是骗人的。”听着他们的对话,我突然觉得,也许该多跟年轻人聊聊这些事。
回家路上,我又想起了那个价格标签。明码标价的背后,是这个时代某个角落的真实写照。或许我们改变不了整个社会,但至少可以管好自己,提醒身边的人。毕竟,有些路一旦走错,就再也回不了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