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州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同城少年家教时薪相近
最近在本地家长群里,总能看到有人在讨论给孩子找家教的事。那天刷到一条消息特别显眼——崇州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。说实话,这个价格让我愣了一下。
我表姐家孩子去年请的家教还是每小时七十呢,这价格差得有点多啊。后来多问了几家才发现,原来现在同城少年家教时薪相近的情况还挺普遍的。不是个别孩子要价低,而是好像形成了一个大家都默认的范围。
价格背后的故事
我家隔壁单元的张阿姨上个月给孩子找了个高二学生补习数学,聊起来才知道,她付的也是这个数。我问她怎么找到的,她笑着说就在小区门口的布告栏上看到的。那孩子就在对面那所重点中学读书,成绩挺好的。
“你说现在这些孩子也挺不容易的,”张阿姨一边择菜一边说,“既要学习又要赚零花钱。不过这样也好,我家孩子跟这个小老师特别聊得来,比之前请的那个在职老师效果还好。”
说起来,这种同城少年家教时薪相近的现象,可能跟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有经济头脑有关系。我侄子今年也上高一,他们班好几个同学都在做家教。用他的话说,大家心里都有杆秤,既不能要价太高把家长吓跑,也不能太低让自己吃亏。
而且这些孩子之间好像有种默契,价格都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平线上。这倒让家长们省心了,不用到处比价,反正都差不多。
家长们的考量
不过话说回来,为什么这么多家长愿意请学生当家教呢?我跟几个正在请家教的家长聊过,他们觉得学生家教有几个好处。首先是年龄接近,孩子不容易抵触。其次是自己刚学完这些知识,记忆犹新,知道重点难点在哪里。
李姐家的孩子今年初二,之前请过两个老师都不太理想。“第一个是在职老师,讲课太快,孩子跟不上。第二个是大学生,但总爱玩手机。”后来她找了个高二学生,效果反而最好。“那孩子特别认真,每次来都提前准备,还自己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。”
不过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放心请学生家教。我们单位的老王就坚持要请专业老师,他觉得学生经验不足,担心耽误孩子。这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。
现在想想,崇州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个价格能形成市场,说明它确实满足了一部分家庭的需求。既在家长能接受的范围内,又让学生觉得付出值得。
我有时候在想,这种同城少年家教时薪相近的情况,会不会也跟现在的中学生更懂得沟通有关?他们可能私下里会交流做家教的经验,包括收费标准、教学方法这些。
上周去接孩子放学,在校门口听到两个中学生在聊天。一个说:“我现在带两个学生,周末忙是忙点,但买书买资料不用再跟爸妈要钱了。”另一个回道:“我也是收这个价,家长们好像都觉得挺合理。”
这种自发的市场调节挺有意思的。没有谁规定必须收多少钱,但大家不约而同地定在了相近的价格区间。
当然啦,做家教的中学生也要把握好度。毕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,不能因为兼职影响了课业。而且选择教授的对象也要谨慎,最好是比自己低年级的学生,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辅导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前两天在超市碰到的一位妈妈。她说最近在考虑给自己上初叁的孩子请个家教,但在职老师和学生之间犹豫不决。“学生家教确实便宜些,但就怕经验不足;在职老师效果可能更好,但价格要高出一大截。”
看来,崇州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个现象背后,其实反映的是教育资源供需双方都在寻找一个平衡点。家长们希望找到性价比高的辅导方式,而中学生则想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获得一些收入。
这个周末去书城,在教辅区看到好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在认真选书。听他们交谈的内容,应该是在为家教备课。其中一个女孩说:“我得找本讲解更详细的参考书,我带的那个学生基础比较弱。”
看着这些孩子的认真劲儿,我突然觉得,这种同城少年家教时薪相近的现象,或许不只是简单的经济行为。它让中学生提前体验了通过知识创造价值的成就感,也让更小的孩子有了更容易亲近的学习伙伴。
不过话说回来,无论请什么样的家教,最重要的还是看是否适合孩子。价格固然是个考量因素,但效果才是真正的衡量标准。有的孩子需要更专业的指导,有的孩子则更需要一个能聊得来的小老师。
这两天又在家长群里看到有人在讨论家教的事。有人推荐了一个高二学生,说教得不错,收费也是这个价。看来,崇州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个参考标准,短时间内还会继续影响着本地的家教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