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私人工作室品茶,湖州私家茶室品茗
说来也巧,上周路过湖州老城区,在青石板巷子拐角处发现一家别致的私人工作室。透过半掩的木门,能看见里头暖黄的灯光和几把藤编椅子。我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,最后还是推门走了进去。
主人是位穿棉麻衬衫的中年人,正不紧不慢地烫洗茶具。见到我来,他抬手示意我随便坐,继续用茶夹慢慢翻动着白瓷盖碗。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兰花香,像是刚开封的太平猴魁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“我们这儿不像商业茶室那么热闹。”他递来一盏橙黄透亮的茶汤,“很多熟客就喜欢来这儿图个清静。”我接过茶杯时注意到,墙角博古架上摆着不少牛皮纸包的茶饼,上面手写着“顾渚紫笋”“安吉白茶”这样的产地标签。
确实,现在要找间能安心喝茶的地方不容易。商场里的茶饮店总是吵吵嚷嚷的,而传统的茶馆又太过正式。反倒是这样的湖州私人工作室品茶空间,让人能真正放松下来。主人说常有年轻人来这儿一坐就是半天,有时候是谈事情,有时候就是单纯发呆。
他给我续茶时讲起个趣事:上周有对夫妻在这儿边喝茶边商量装修的事,说到意见不合时两人都不作声了,就默默闻着茶香。等到第叁泡茶喝完,居然心平气和地把方案给定下来了。“你说奇怪不?在别处估计早就吵起来了。”
茶汤中的城市记忆
聊着聊着,话题转到了湖州本地的饮茶习惯。主人说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约在私家茶室,不像老一辈非要去人气旺的大茶馆。“其实湖州私家茶室品茗的传统从来就没断过,只是形式变了。”他指着窗外的老房子,“早些年天井里摆张八仙桌就是茶席,现在不过是换到了工作室里。”
这时有位熟客推门进来,自带了个青花茶叶罐。主人自然地接过罐子闻了闻,转身就去调整水温。这种默契让我想起小时候街坊邻里串门的样子。现代都市生活里,这样带着人情味的场景确实不多见了。
我注意到他们用的紫砂壶养得极好,壶身泛着温润的光泽。主人说这是六年前开业时朋友送的,这些年不知道泡过多少种茶。说着他把壶盖轻轻合上,发出清脆的“铿”声。“好壶就像老朋友,每次相处都舒服。”
黄昏时分,茶台染上夕阳的余晖。我又要了泡今年的莫干黄芽,看着蜷曲的茶叶在热水中慢慢舒展。忽然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专门寻觅这样的湖州私人工作室品茶空间——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我们都需要个让时间慢下来的角落。
临走时主人正在教新来的客人辨认岩茶的火功。我推门而出,身后飘来的茶香久久不散,仿佛把半日闲适都浸在了衣衫里。这条走了无数遍的老街,因为多了这处茶空间,忽然变得不太一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