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港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微信附近的人怎么识别卖家
贵港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
最近和几个贵港的朋友喝茶聊天,不知道谁起的头,话题就拐到了微信“附近的人”这个功能上。有个朋友挺纳闷地问我:“你说,那些打招呼的人里面,怎么知道哪些是正经聊天的,哪些是...卖东西的呢?” 他这么一问,旁边几个人也纷纷点头,看来大家心里都有过这个疑问。
说实话,这个问题还挺有代表性的。现在大家用微信都离不开地理位置功能,有时候无聊了或者想交点新朋友,就会随手打开“附近的人”看看。但弹出来的头像和打招呼信息五花八门,确实需要一点辨别能力。
那咱们就聊聊,在贵港这块地方,怎么从微信附近的人里识别出那些有特殊目的的账号。这不算什么高深学问,就是一些日常观察得出的经验。
从头像和名字就能看出端倪
首先啊,第一印象非常关键,就是看头像和昵称。你可以留意一下,那些用来营销的账号,头像往往非常吸引眼球。要么是经过精心修饰、风格比较大胆的个人照片,要么就是直接放上一些暗示性很强的商品图片。你想啊,普通人设置头像,可能就是自己的生活照、风景照,或者孩子的照片,比较随意自然。但那些带有明确目的的账号,头像就是它的广告牌,目的就是要在你扫过一眼的瞬间抓住你的注意力。
昵称也是一样。如果昵称里直接带有“础础”开头、或者“精品虫虫”、“养生虫虫”这类看起来像营销号的格式,那就要多留个心眼了。正经交朋友的人,谁会起个像店铺招牌一样的名字呢?当然,这不是绝对的,但结合其他信息一看,概率就很高了。
我有个在贵港做汽修生意的朋友老李,他就跟我分享过一次经历。有次他等人,无聊打开附近的人,看到一个头像很靓丽的女生,昵称叫“暖暖”。刚点开资料,对方就发来一句“哥哥,需要放松一下吗,可以上门服务哦”。老李一看就明白了,直接关了对话框。他说,这种主动又直接的打招呼方式,几乎就等于自我介绍了。
朋友圈里藏着秘密
如果从头像和昵称还不太确定,那下一个关键步骤就是点开对方的朋友圈看看。这可是一个信息宝库。那些有问题的账号,朋友圈通常有几个特点。一是更新频率非常高,一天可能发好几条。二是内容高度同质化,可能全是各种奢侈品的图片、高档场所的定位,或者是一些比较暴露的自拍,配的文字也常常是“无聊,有人聊聊天吗”、“今天在某某酒店,有偶遇的吗”这类。
你想想,咱们普通人的朋友圈,肯定是分享生活点滴,有喜怒哀乐,内容很杂。但那种朋友圈清一色都是某种固定风格,尤其是充满诱惑和暗示的,其目的就不单纯是为了分享生活了。这其实是一种很巧妙的筛选,它在寻找对它展示的内容感兴趣的人。
在贵港,这种线上到线下的转换其实很快。一旦你在微信上回应了,对方可能很快就会把话题引到具体的“服务”、价格和地点上。这个过程几乎没什么寒暄和铺垫,非常直接。所以,当你发现聊天内容迅速导向交易细节时,心里就应该有数了。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效的微信附近的人识别卖家的方法,看他们的行为模式是不是符合商业推广的逻辑。
怎么应对这种情况
知道了怎么识别,那遇到了该怎么办呢?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不理会、不好奇、不回应。你只要不接话,对方也就无计可施了。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去搭讪或者试探,这很可能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,甚至风险。
咱们使用“附近的人”这个功能,初衷可能是为了拓展社交圈,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。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,需要多一份警惕。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安全,永远是第一位的。在贵港这样人际关系相对紧密的城市,有时候通过共同的熟人、线下正经的活动去认识新朋友,或许是更靠谱的方式。
希望这点小经验,能帮到心里有同样疑问的朋友们。下次再打开那个功能的时候,你的心里可能会更有底一些。网络社交工具本身没有好坏,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使用和辨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