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作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焦作男性常去的小巷
这条小巷藏得挺深,得从建设路那家老百货店右手边拐进去。巷口总停着几辆电动车,车座上落着些梧桐叶。下午四点半光景,就有人陆陆续续往巷子里钻。
老王是这儿的熟客。他在附近工地上开挖掘机,灰头土脸干完一天,总爱来巷子深处的老马家面馆坐坐。“别处吃不到这个味儿,”他常这么跟新来的工友说,“面是手擀的,浇头里的五花肉煸得焦香,配的蒜瓣管够。” 老马和他媳妇儿在后厨忙活,灶上的火苗窜得老高,偶尔传来炒勺撞锅的声响。老王他们几个就坐在店外的小马扎上,也不多话,埋头吃得满头大汗。这大概是一天里最踏实的时候。
巷子里的热闹与门道
往巷子中间走,景象又不同。几家棋牌室亮着灯,里头传来麻将碰撞的清脆声,间或有人高声叫“和了!”。老陈是这儿的管理员,他坐在门口的小桌子后面,一边泡茶一边说:“来这儿的都是老街坊,不为赌钱,就图个乐子,打发时间。” 的确,里面坐着的大多是五十岁往上的男人,有些退了休,有些做点小生意。他们在这里似乎能找到一种节奏,一种属于焦作男人自己的放松方式。
再往里,有个不起眼的剃头摊子。老式折叠椅,墙上挂面镜子,工具箱里摆着推子、剪刀和刮脸刀。李师傅在这儿干了二十多年,手法利落,十分钟就能理个清爽的平头。“现在那些发廊花里胡哨的,不适合咱们,”一位正在排队的老主顾笑着说,“还是这儿实在,理完发刮个脸,整个人都精神了。” 巷子里的这些营生,没什么高大上的门面,却恰好满足了焦作男性最实际的需求。
天色渐暗,巷子口的烧烤摊开始冒起炊烟。小张老板熟练地翻动着肉串,油脂滴在炭火上,发出滋滋的声响。“多放辣子,多放孜然,”他对着熟客吆喝着,“今天羊肉新鲜,刚串的。” 几个中年男人围坐在小桌旁,就着啤酒撸串,话题从孩子上学聊到厂里效益,偶尔也说说足球。他们的笑声在夜色中传得很远,这种简单直接的社交,仿佛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那家开了多年的杂货店还亮着灯,老板在收拾门口的商品,准备打烊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承载了许多焦作男人的日常。它不华丽,却足够真实;不喧嚣,却充满生机。或许明天,巷子里又会迎来熟悉的面孔,继续上演那些平凡而温暖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