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兰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边境小镇的廉价情感
普兰这个边陲小镇,在地图上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点。要不是工作需要,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踏足这里。镇子只有一条主街,两旁是些低矮的平房,偶尔能看见几栋两层小楼,外墙的涂料已经斑驳脱落。
那天下午,我在镇上的招待所安顿好后,决定出去走走。街上没什么人,只有几条土狗在路边打盹。转过街角,我看见了一家小餐馆,门口挂着“家常菜”的招牌。推门进去,里面只有四张桌子,最角落的那张坐着个姑娘。
意外的搭话
“外地来的?”她抬头看了我一眼,声音很轻。我点点头,在她对面的位置坐下。她说她叫小梅,在这家餐馆打工。我发现她的普通话带着些许口音,但听起来很舒服。
“在这里打工能挣多少?”我随口问道。她笑了笑,伸出五个手指:“包吃住,五百。”说完又补充了一句,“很多人都觉得少,但在这里,够了。”
五百块,在大城市可能只是一顿饭钱。但在普兰,这就是一个月的生活。小梅说,她曾经也想去大城市,但家里需要人照顾,最终留了下来。
夜幕降临后,镇子更安静了。小梅下班了,我们沿着那条唯一的主街散步。她说起了她的故事,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。“你知道吗,在这里,很多东西都可以用五百块来衡量。”她顿了顿,“包括爱情。”
镇上的年轻人
她告诉我,镇上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,剩下的人过着简单的生活。结婚、生子,一辈子可能就这么过去了。“有时候我在想,是不是我们这里的感情都太廉价了?”她的语气里带着些许自嘲。
不远处,几个年轻人坐在路边抽烟,看见我们走过,吹了声口哨。小梅说,那是镇上的小伙子,整天无所事事。“他们以后大概会娶个本地姑娘,然后继续这样的生活。”
我想起了大城市里那些动辄要求有房有车的婚恋观,突然觉得这里的一切显得那么不真实。五百块,在这里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,却也像是一个无形的牢笼。
小梅在一家小卖部门口停下,买了两个冰棍,递给我一个。“尝尝,这是我们这儿小孩最爱吃的。”冰棍很甜,甜得有些发腻。
夜晚的对话
我们又走回了那条主街,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小梅说起她曾经有过的一个男朋友,那个人后来去了深圳,再也没有回来。“他说这里太小了,装不下他的梦想。”
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很平静,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。但我能感觉到,那份平静下面藏着些什么。也许是无奈,也许是对命运的接受。
“有时候我觉得,我们这里的感情就像这五百块钱一样,虽然不多,但很真实。”她转过头看着我,“至少,不会有人为了别的东西假装爱你。”
这句话让我沉默了。是啊,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,或许只有在这样的边境小镇,才能找到这样纯粹的情感。虽然它可能被现实所困,被生活所累,但至少,它是真实的。
夜深了,我们走到了招待所门口。小梅朝我挥挥手,转身消失在夜色中。我站在门口,看着这个沉睡的小镇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
在这个看似与世隔绝的地方,人们用自己方式生活着,爱着。他们的爱情或许不轰轰烈烈,但却有着特别的重量。就像那五百块钱,虽然不多,但在这里,足够承载一个人的生活和梦想。
第二天我离开了普兰,但那个夜晚的对话,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。偶尔想起小梅说的那句话,对于普兰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对于边境小镇的廉价情感,我都会想起那个安静得能听见心跳的夜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