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顺耍女娃,抚顺玩女童的趣事
要说咱抚顺人小时候最爱玩啥,"耍女娃"准能排上前叁名。这可不是啥稀罕玩意儿,就是女娃娃们聚在一块儿跳皮筋、丢沙包、翻花绳那些把戏。您还别小看这些游戏,里头可藏着不少门道呢。
记得我家楼下那棵老槐树不?那儿就是女娃们的根据地。每天放学铃一响,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们就揣着皮筋往那儿奔。两根皮筋往树杈上一系,再找个墩实的石墩子固定另一头,这擂台就算搭好了。跳皮筋讲究个节奏,嘴里还得念念有词:"小皮球,香蕉梨,马兰开花二十一..."那调子现在还在我耳边打转呢。
耍女娃的花样可多了
除了跳皮筋,丢沙包也是顶受欢迎的游戏。用碎布头缝的沙包不过巴掌大,里头装满玉米粒,砸在身上也不疼。两边站着扔沙包的人,中间躲闪的孩子们像小麻雀似的跳来跳去。要是谁接住了沙包,就能多一条"命"。我表妹当年可是个中高手,能连着躲过十几个沙包不带喘大气的。
现在想想,这些抚顺玩女童的游戏看似简单,却让孩子们在嬉闹中学了不少本事。跳皮筋要记步伐,翻花绳得动脑筋,就连丢沙包也得讲究团队配合。哪个环节出了岔子,整个游戏就得停摆。孩子们在玩耍中自然就懂了规矩,学会了互相帮衬。
要说最考验耐心的,还得数翻花绳。两根毛线绳在手指间穿梭,能变出降落伞、大桥、筷子等几十种花样。我邻居家的小娟姐手艺最绝,十根手指头灵巧得像在跳舞。她总说:"这翻花绳啊,急不得也慌不得,得顺着绳子的劲儿来。"这话现在琢磨起来,倒觉得颇有几分人生道理在里头。
如今的孩子有了手机和平板,怕是很难理解我们当年对耍女娃的痴迷了。不过前些天我路过老槐树,竟看见几个小女孩在树荫下跳皮筋,那熟悉的歌谣声让我恍惚回到了二十年前。或许这些朴素的游戏,自有它传承的道理吧。
说起来,这些抚顺耍女娃的游戏还有个妙处——不挑地方,不费钱财。叁五个小伙伴凑在一块儿,有块空地就能玩起来。沙包是自己缝的,皮筋是旧自行车内胎剪的,连翻花绳用的毛线都是从奶奶的线团里省下来的。可就是这样简单的快乐,却让我们记了大半辈子。
有时候我在想,现在的孩子们缺的或许不是昂贵的玩具,而是这种能撒开了欢儿奔跑嬉戏的时光。那些在夕阳下跃动的身影,那些因为游戏输赢较劲的嘟囔声,才是童年最珍贵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