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阳哪里有站小巷的,邵阳站附近巷子位置
邵阳哪里有站小巷的
刚出邵阳站那会儿,我看着对面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,突然想起朋友提过的那几条小巷子。他说火车站周边藏着些有意思的老巷,可我站在广场上左右张望,除了整齐的临街店铺,还真没瞧见什么巷口。
往左边走了百来米,才在两家餐馆中间发现个不起眼的通道。巷口窄得只容得下叁个人并排走,墙上还留着老式牛奶箱,铁皮都锈红了。往里走十来步,眼前突然开阔起来,原来里面别有洞天——卖糍粑的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,刚出锅的糖油粑粑冒着热气,旁边修鞋匠的摊子上挂满各式各样的鞋跟。
巷子里的青石板被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株野草。住在巷尾的大姐正在门口择豆角,她说这条巷子没有正式名字,附近居民都管它叫“站前二巷”。其实从邵阳站出站口往东走,这样的巷子还有好几条,有的藏着开了二十年的剃头铺,有的藏着祖传叁代的豆腐作坊。
再往深处走,能看见有些人家在窗台上养着水仙花,紫砂花盆边缘都包了浆。二楼晾着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晃动,偶尔传来麻将牌碰撞的清脆声响。这些巷子就像邵阳站的另一张面孔,不那么规整,却充满生活气息。
要说邵阳站附近巷子位置,其实都藏在主街的背后。从出站口往右拐,穿过地下通道,那边还有两条更长的巷子。下午四点多,能遇见刚放学的小学生咬着冰棍跑过,菜贩子推着板车吆喝“最后两把青菜”。
有个月饼铺子特别有意思,每年只在中秋节前开叁个月,老师傅做鲜肉月饼的手法还是叁十年前的样子。这些巷子里的店铺大多没有醒目的招牌,可住在附近的人都认得。修表匠的窗口总是摆着叁五块待修的老机械表,配钥匙的摊子前永远堆着铜屑。
我在巷口买了碗刮粉,老板娘麻利地撒上花生碎和酸豆角。她说这条巷子比她嫁过来时还老,当年邵阳站还没扩建,巷子头直接通到月台。现在虽然被新建筑隔开了,但老住户们还是习惯来巷子里买东西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那些昏黄的灯光照在斑驳的墙面上,把晾衣绳的影子拉得老长。能听见哪家厨房传来爆炒的滋啦声,还飘出辣椒炒肉的香味。
转身往回走时,又看见巷口那家理发店还在营业。老师傅正给客人修面,热毛巾敷在脸上蒸腾起白雾。这样的场景在邵阳站附近巷子里每天都在重复,可能不够时尚,却实实在在温暖着过往的行人。
走出巷口重新回到车站广场,回头望去,那些巷子又隐没在霓虹灯的阴影里。但我知道,明天太阳升起时,热腾腾的米豆腐还会准时出现在巷子深处,修鞋匠的锤击声依然会准时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