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州微信快餐人到付款,池州微信订餐人到付款
这几天加班忙得脚不沾地,打开手机翻外卖软件时突然觉得特别累——又要比价又要凑满减,红包券过期还得重新领。同事小陈探头过来:“你还在用这个啊?我们办公室现在都直接微信上点那家‘池州微信快餐人到付款’了。”
这话让我愣了一下。微信直接点餐?人到付款?听着像回到十年前打电话叫外卖的日子,但仔细想想又挺新鲜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扫了他推来的二维码。
一场意外的点餐体验
加上老板微信后,界面简单得让人不太适应——没有五颜六色的弹窗,没有强制关注的步骤,就一个当天菜单的文档。排骨煲仔饭18元,香菇鸡块套餐16元,价格明明白白。我发了条语音说想要番茄牛腩饭,老板秒回一个辞办手势,外加一句“老规矩,池州微信快餐人到付款,半小时到”。
等待的时候我琢磨,这模式怎么反而让人更放心了呢?不用提前绑卡,不用预存钱,饭到了检查完再给现金或者扫码,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。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,总觉得这种直接对接的方式,饭菜会更用心些。
门铃响得比预计还早五分钟。送餐小哥利落地递过餐盒,我扫码付钱时他笑着说:“我们是池州微信订餐人到付款,觉得好吃下次直接微信说就行,老顾客我们都记得口味。”这话听着挺暖心的,现在哪里还有能记住顾客口味的店呢?
打开餐盒,番茄牛腩冒着热气,分量实在得让人惊喜。尝了一口,味道确实比连锁外卖强多了——至少能尝出是现炒的,不是中央厨房加热的预制菜。
后来我又点了两次,第叁次时老板主动说:“看你爱吃辣,今天送你一小盒自己腌的辣椒。”这种人情味,在算法推荐满天飞的时代,反而成了稀罕物。
现在我开始理解为什么这种“落后”的方式能活下来了。它绕开了平台抽成,店家能多赚点,顾客也能实惠点——同样的番茄牛腩饭,在外卖软件上标价25,还要加配送费,而这里只要20全包。更重要的是,它保留了最基本的人和人的连接,不是用户和商家的关系,更像是街坊邻居的默契。
当然也有不方便的时候,比如没法开发票,菜单变化比较少。但对我这种图个省心实惠的上班族来说,这些倒也能接受。毕竟,能安安稳稳吃上一顿热乎饭,比什么都强。
昨晚加班到九点,我又给老板发了条微信:“一份鱼香肉丝饭,老地方。”对方回了个笑脸。放下手机,我突然觉得,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里,有时候最简单的交易方式,反而能带来最踏实的满足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