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封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方的小巷道
那条巷子就在车站后头
每次从登封火车站出来,我都不急着去赶车。人潮哗啦啦地往外涌,奔向那些宽阔的马路和显眼的公交站,我却总忍不住要绕到车站背后去看一眼。那里,藏着一条小小的巷子。说实话,第一次发现它纯属偶然,那天大概是走错了路,一拐弯,整个世界忽然就安静了下来。
这条登封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和前面广场的喧嚣比起来,简直是两个世界。脚下的石板路磨得有些发亮了,缝隙里探出几丛倔强的青苔,湿漉漉的。两旁的墙壁斑斑驳驳,大片大片的墙皮脱落了,露出里面深浅不一的砖头,像一幅抽象的地图,记录着风吹雨打的这些年。墙根儿底下,偶尔能看到几个老人坐在小马扎上,摇着蒲扇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,看到生人,也只是懒洋洋地抬一下眼皮,接着又沉浸到他们自己的节奏里去了。
往巷子深处走,生活的气息就更浓了。支着遮阳棚的小卖部,玻璃柜台里摆着些零散的烟和饮料,老板娘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织一件红色的毛衣。再往前,是一家剃头铺子,老师傅拿着推子,不紧不慢地给客人修理着头发,那嗡嗡的声音,听着反而让人觉得心里格外踏实。这些场景,好像被时间给忘在这里了,和外头那个急匆匆的时代,有点格格不入。
我有时候会想,这条车站后方的小巷道,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?对于这座以少林寺闻名的小城来说,它太不起眼了,地图上甚至都找不到它的名字。可它就像这座城市的另一张面孔,不那么光鲜,却足够真实。火车站是登封对外的窗口,是崭新的、井井有条的;而这条小巷,则是它向内收拢的、藏着烟火气和记忆的角落。
我在一个卖烧饼的摊子前停了下来。炉子烤得暖烘烘的,芝麻的香气一个劲儿地往鼻子里钻。“师傅,来个烧饼。”我说道。老师傅应了一声,利落地从炉膛里夹出一个,金黄酥脆。我靠在墙边,一边吃着烧饼,一边看着偶尔从巷口驶过的火车。那一瞬间,感觉特别奇妙,嘴里的味道是扎实的、温热的,眼前的景象却是流动的、奔向远方的。
这条巷子,它连接着的,或许不只是物理上的两个地方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它连接着归来与离去,也连接着城市的现代风貌与旧日时光。每一个从火车站走出来的人,如果愿意多走几步,绕到后面来看一看,大概都能在这里找到一种意料之外的平静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,是那种昏黄的、温柔的光。我把最后一口烧饼咽下,拍了拍手上的芝麻屑,准备离开。回头又望了一眼这条登封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它依然静静地待在那里,不声不响,仿佛在守护着一个只属于它自己的秘密。我知道,下次再来登封,我还会绕到车站后面,来看看这条车站后方的小巷道,它是否,还是老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