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品茶喝茶工作室,高邮品茗茶艺工作室
路过城南老街的时候,总会被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牵住脚步。那味道是从"高邮品茶喝茶工作室"飘出来的,木质牌匾上这几个字磨得有些发亮,像是被岁月和茶气共同滋养出来的光泽。我常想啊,现在满大街都是快节奏的奶茶店,能让人安心坐下喝杯传统茶的地方,反倒成了稀罕物。
推门进去,铃铛"叮铃"一声,像是把外面的喧嚣都关在了身后。店主老陈正坐在茶海前,慢条斯理地烫着杯子。他这儿总让我想起另一家"高邮品茗茶艺工作室",虽说是不同的店,可那股子专注劲儿倒是相通的。说来也怪,明明都是卖茶的,可这两家店就是让人觉得,来这里不单是为了解渴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老陈的茶案总是收拾得利利索索的,紫砂壶、盖碗、茶则各就各位。有回我问他:"现在年轻人都不太懂茶道,您这生意做得下去吗?"他正往壶里投茶叶,手腕轻轻一抖,分量刚好。"急什么呀,"他笑笑,"喝茶这事,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。"
水将沸未沸的时候,他提起壶,沿着盖碗边缘缓缓注水。茶叶在热水里慢慢舒展开,像是刚睡醒的样子。这时候满屋子都是新鲜的茶香,不是那种刻意调出来的香精味,而是带着山野气息的自然芬芳。我突然明白,为什么有人愿意穿过半座城来他这个高邮品茶喝茶工作室坐坐——在这里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。
记得有次来了位客人,说是从城东特意赶来的。老陈给他泡了道凤凰单丛,那人端起杯子闻了又闻,眼睛忽然就亮了:"这味道,让我想起小时候爷爷泡的茶。"老陈只是点点头,又续了一道水。后来那位客人成了常客,每次来都要在店里待上小半天。
茶如人生,需要细细品
其实要说茶,我也就是个半吊子。但在老陈这儿待久了,慢慢也品出些门道。比如同样的茶叶,用不同的水温泡出来,味道能差出十万八千里。再比如喝茶的时机——早晨适合喝点清淡的,午后可以来杯醇厚的,晚上就得选那些不影响睡眠的。
有回我碰见个有意思的老人家,他说现在很多人把喝茶想得太复杂了。"什么茶道不茶道的,"老人家抿了口茶,"说到底,不就是把茶喝舒服了吗?"这话听着糙,但细想还真在理。就像高邮品茗茶艺工作室那边,虽然讲究手法和仪式,可最终目的还是让人好好享受一杯茶。
老陈的店里来过不少有趣的客人。有个写生的学生,一坐就是一下午,说在这里能找到灵感;还有个程序员,每逢项目上线前都要来喝杯茶定定神。渐渐地,我发现这个高邮品茶喝茶工作室已经不单单是个卖茶的地方,倒像是城市里的一个小小驿站,让匆忙的人们有个喘口气的角落。
茶凉了可以再续,人累了也需要歇歇。这句话我忘了是在哪听来的,但觉得特别应景。现代社会什么都讲究快,可有些事情,还真快不起来。就像沏茶,水太急了会把茶叶烫坏;品茶,喝太急了尝不出真味。
天色渐晚,店里的客人陆续离开。老陈又开始慢悠悠地收拾茶具,那把养了多年的紫砂壶,在他手里泛着温润的光。我忽然想起今天在店里度过的这个下午,虽然什么都没做,却觉得特别充实。可能这就是茶的力量吧,它不说话,却能让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。
走出店门,茶香还萦绕在衣襟上。回头看见"高邮品茶喝茶工作室"的招牌在暮色里微微发亮,心里莫名觉得踏实。这个藏在老街里的茶空间,就像城市里的一盏暖灯,等着下一个推门进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