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东营品茶选举海选工作坊
这几天路过城南新开的几家茶室,发现里头热闹得很。隔着玻璃就能看见人们围坐在长条桌前,手里端着白瓷杯,桌上摆着好几套紫砂茶具。走近了才听见他们在讨论什么“海选”“大选”,乍一听还以为是搞什么选举活动呢。
后来认识了一位常去的老师傅,他笑着给我倒了杯凤凰单丛:“年轻人别误会,咱们这儿可不是搞政治。说的是喝茶的讲究!”他指着墙上贴的红纸,上面工整写着“东营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”几个大字。
茶叶里的海选学问
原来所谓“海选”,指的是第一轮挑选茶叶的功夫。老师傅说,现在市面上茶叶品种太多,光凤凰单丛就有十几种香型。他们每周会进二十多种茶样,全部摆出来盲品。就像电视选秀的海选环节,不管出身贵贱,都得过了舌尖这关。
我亲眼见过一次海选现场。五六位老茶客坐在茶盘前,每人面前七八个白瓷盖碗。他们先看干茶条索,再闻香气,最后小口啜饮。有人抿到第叁杯突然皱眉,直接就把茶汤倒了:“这个火功太重,涩口。”旁边的大姐却持不同意见:“我觉得回甘不错,再泡一泡看看。”
这样的讨论要持续整个下午,最后能留下的不过叁五种。老师傅说,这就像沙里淘金,好茶都是这么一轮轮喝出来的。
大选时刻的郑重其事
经过海选的茶叶,隔周就要进入“大选”环节。这个阵仗就更大了,茶室里会摆开阵势,请来十几位资深茶友。每个人面前都放着评分表,从香气、汤色、滋味到叶底,足足有七八项评分标准。
记得有次他们评选肉桂,两泡茶交替着喝。第一泡香气张扬,像热情的年轻人;第二泡沉稳内敛,像阅历丰富的长者。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,最后居然动用了电子秤,严格按3克、150毫升水、浸泡15秒的标准重新冲泡。这种较真劲儿,让我想起老辈人说的“茶品如人品”。
那位老师傅悄悄告诉我:“好茶自己会说话。咱们搞这个东营品茶选举海选工作坊,就是要让每片茶叶都得到公平展示的机会。”
现在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,渐渐明白这不仅仅是喝茶那么简单。每次看着新茶友好奇地推门而入,老茶客耐心地讲解冲泡技巧,就觉得这间茶室像是个温暖的驿站。在这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杯茶,就像找到了知心老友。
茶香袅袅中,时光慢慢流淌。也许明天你去城南转悠,也能听见茶室里传来的欢声笑语,看见那些认真品茶的身影。不妨推门进去坐坐,没准儿你也能在茶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