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井想包个大学生怎么联系,龙井找大学生联系方式
那份藏在茶香里的牵挂
巷子深处的老茶馆飘出龙井特有的豆香味,王伯盯着手里那张泛黄的学生证照片发了很久的呆。儿子去年考上大学后,家里就冷清了许多。他想寄点新茶给孩子,却怎么也记不起那个长长的快递地址。
“老张,你家小子在学校咋样啊?”王伯给隔壁正在挑茶叶的老伙计递了支烟。老张推推老花镜:“甭提了,前两天非要什么...对,线上辅导!让我给他转钱,我说你爹我连手机支付都不会弄。”两人相视苦笑,这年头想跟孩子联系上,咋就这么难呢?
其实王伯的智能手机是儿子淘汰下来的旧款,他只会接打电话。微信那个绿色的图标他点开过几次,密密麻麻的小字看得眼睛疼。有次不小心按到视频通话,突然弹出自己的大脸,吓得他差点把手机扔进炒茶锅里。
周末赶集时,王伯特意在大学生摆的摊位前转悠。有个戴眼镜的姑娘在卖手工扎染,他凑过去买了两块手帕,结结巴巴地问:“姑娘,你们平时都咋跟家里联系啊?”姑娘笑着掏出手机:“建个家庭群呗,发照片、转账都方便。要不我教您?”
那天下午,王伯在姑娘指导下终于学会了发语音。第一次听到自己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从手机里传出,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。姑娘还帮他存好了儿子的手机号和微信,“龙井想包个大学生怎么联系这事儿啊,现在您总算有着落啦”。
然而问题又来了。王伯发现儿子朋友圈经常发些看不懂的词——诲诲濒、别尘辞、暴风吸入...有次儿子说“周末要小组作业”,他担心孩子没钱吃饭,连夜炒了茶叶托班车捎去学校。后来才知“小组作业”是要和同学一起做功课。
茶山内外的双向奔赴
清明前采茶季,王伯忙得脚不沾地。儿子突然发来视频,画面里是学校实验室:“爸,我在做茶叶成分分析呢!”原来孩子把家里寄的龙井带到课堂,正用专业知识研究炒青温度对茶多酚的影响。
这场面让王伯眼眶发酸。他忽然明白,龙井找大学生联系方式从来不只是为了寄包裹。就像炒茶要掌握火候,亲子关系也需要找到合适的温度。现在他学会在家庭群发采茶小视频,儿子偶尔会指导两句:“爸,这批茶青晒得有点过了。”
上个月村里来了农业科技队,王伯第一个报名参加培训。他戴着老花镜,用歪歪扭扭的字记下电商平台操作方法。现在他的龙井茶不仅寄给儿子,还能通过手机卖到外地。虽然打字还很慢,但每当他发出“新茶已寄出”的语音,总觉得和孩子的世界又近了些。
傍晚的茶山飘着细雨,王伯拍着沾满茶毫的衣裳往家走。手机响起特别设置的铃声——那是儿子专属的提示音。他笨拙地划开接听键,耳边传来轻快的声音:“爸,我抢到国庆车票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