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附近学生邀约百元见面
最近在本地论坛闲逛时,总能看到“南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帖子。说实话,第一次刷到的时候,我愣了半天——这标题读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
巷子口王叔家上初二的儿子前两天就遇着这事。孩子放学路上被几个穿着校服的生面孔拦住,对方晃着手机说有个“百元见面”的兼职,只要去网吧坐两小时就能拿钱。孩子犹豫的工夫,那人又补了句“附近好多学生都参与了”。
这让我想起去年表妹的经历。她在公交站被个戴帽子的大叔搭讪,开口就是“同学帮个忙,测试个础笔笔给你一百块”。幸好表机灵,假装接电话扭头就跑了。后来才知道,那一片连续发生了叁起类似事件。
这些邀约藏着什么猫腻
我特意托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同学打听。他叹了口气说,最近确实接到过对于“南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的报案。这些邀约通常打着“问卷调查”“试玩新游戏”的幌子,见面地点却总选在偏僻的奶茶店包间或老旧小区。
有个被家长及时发现的中学生回忆,对方见面后就不停套话:平时零花钱多少?爸妈管得严不严?喜不喜欢新款的球鞋?问题越问越私密,最后竟提出“陪叔叔聊天天都能挣零花钱”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,现在这类邀约开始模仿正规兼职的流程。有的会让你填假的工作表,有的甚至准备所谓“合同”——当然,这些文件根本经不起推敲。
我们小区物业最近在公告栏贴了提醒,提到要警惕“附近学生邀约百元见面”的套路。张阿姨看着布告直念叨:“现在这些人都成精了,专挑孩子单独走的时候凑上来。”
其实琢磨琢磨就能发现破绽。正规兼职哪会这么容易赚钱?两个小时真能挣到普通兼职两天的工资?再说了,哪个正经招聘会专门盯着初中生群体?
我侄女学校上周开了安全讲座,老师拿着真实案例讲解:某个初二男生因为想要限量版球鞋,偷偷去见了“百元见面”的网友,结果被拍下不雅照片威胁。要不是班主任察觉孩子情绪不对,后果不堪设想。
现在这些人的手段也在升级。他们不再用新建的小号,而是盗用真实学生的朋友圈内容,连头像和语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。有次我亲眼看见某个群聊里,有人用“我们都是实验中学的”来套近乎,可说的校服颜色根本对不上。
这事说到底,还是得靠平时多和孩子沟通。对门李老师说得在理:“不能光禁止孩子上网,得教会他们识别这些糖衣炮弹。”他家孩子现在遇到陌生邀约,都会先回家商量。
最近连街边的辅警都在宣传反诈知识,特别提醒要当心“附近学生邀约百元见面”的新变种。听说有骗子会冒充学长学姐,用“带你赚零花钱”的借口接近低年级学生。
其实我在想,要是社区能组织些正规的勤工俭学活动,比如假期帮图书馆整理书籍,或者参与环保宣传,这些隐患会不会少很多?既能让孩子们体验劳动价值,又不会让他们被“百元见面”这种诱饵迷惑。
昨天路过学校,看见公告栏新贴了防骗漫画,把“南阳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的套路画成了四格漫画。几个初中小姑娘围在那儿讨论:“原来答应见面之后会被带去别的地方啊”“还好看到这个了”。
说到底,面对这些不断翻新的套路,我们大人得比骗子更早想到前面。毕竟,守护孩子们平安成长,从来都不是件能掉以轻心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