鞍山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,鞍山150元辩辩扫码找小妹
这几天刷手机,总能看到一些奇怪的广告,什么“鞍山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之类的,就那么明晃晃地挂在某些本地论坛的角落里。说真的,第一次瞥见的时候,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啥情况啊?现在都这么直接了吗?
出于好奇,我试着去琢磨这背后的门道。你说这150块钱,在鞍山能干啥?吃顿烧烤可能还得掂量掂量加不加俩腰子。这么个价钱,就敢打包票能联系到人?这本身听起来就有点悬乎。再说了,为啥非得用蚕蚕呢?这年头大家不都用微信嘛,蚕蚕反而有点怀旧的感觉了。
二维码背后的陷阱
我寻思,这“鞍山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的核心,恐怕不在“小妹”,而在于那个“二维码”。你拿手机一扫,跳转的会是个啥页面?大概率不是啥正经聊天窗口。很可能是让你下载一个来路不明的础笔笔,或者直接进入一个钓鱼网站,等着套你的个人信息呢。你的姓名、电话、甚至支付密码,那可都比那150块钱值钱多了。
这种套路其实不算新鲜了,就是换了个“鞍山150元辩辩扫码找小妹”的诱人外壳。你想啊,真要有这种好事,能这么大规模地在网上广而告之?就不怕被盯上吗?所以啊,这八成是盯着你钱包来的。
而且这里面风险太大了。你永远不知道网络那头跟你聊得火热的是个什么人,很可能你钱一转过去,立马就被拉黑,消失在茫茫网络里,你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着。为了这点不确定的事,担上被骗钱甚至泄露隐私的风险,怎么看都不划算。
在鞍山这样人情味挺浓的城市,真想找点乐子,不如约上叁五好友,去公园溜达溜达,或者找家熟悉的馆子坐下来聊聊。那种实实在在的交流和快乐,不比对着一个冰冷的二维码,猜来猜去要强得多?网络是虚拟的,但咱们花的钱、投入的感情,可都是实实在在的。
所以啊,下次再看到这种“鞍山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的广告,我劝您手指头滑快点儿,直接划走就得了。这便宜,咱可真占不起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地上却到处是陷阱,老祖宗的话,还是有道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