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宁怎么找到做外援的学生,常宁如何联系学生外援
常宁最近在为组建校队的事情发愁。他带的这支队伍下个月要参加市里的比赛,可队里刚好缺个能突破得分的好手。训练结束后,他坐在场边念叨:"这外援学生到底上哪儿找去呢?"
同办公室的李老师抱着篮球经过,听见这话凑过来:"你试试去体育学院问问?他们那儿有不少专项突出的学生。"常宁一拍大腿,这倒是提醒了他。第二天中午,他特意跑到体育学院的公告栏转了转,果然发现不少学生贴的兼职信息,有几个明确写着"承接篮球陪练"。
寻找外援的几种途径
常宁把能想到的方法都试了试。先是联系了体育系的老师,请他们推荐合适的人选。后来又去了几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现场,坐在场边观察学生们的表现。这么兜兜转转好几天,总算物色到几个不错的人选。
不过问题又来了——找到人只是第一步,该怎么开口跟人家谈呢?直接上去问"要不要来做外援"显得太冒失,可拐弯抹角又怕对方不明白来意。常宁琢磨着,这事得讲究方式方法。
他想起之前认识的一个学生家长在体育局工作,便托对方帮忙牵线。果然,有了中间人介绍,谈话就顺畅多了。约在校园咖啡厅见面时,常宁特意提前到了十分钟,还把比赛的相关资料都准备齐全。
那个体育系的学生叫王锐,看过资料后很感兴趣,但也在犹豫时间安排。常宁便把训练计划和比赛时间表推过去:"你看看,要是觉得能协调开,咱们可以试着合作。"这话说得留有余地,既表达了诚意,又给了对方考虑的空间。
经过几次沟通,王锐终于答应加入。常宁长舒一口气,这找外援学生的过程,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。
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其实还有很多新方法。常宁后来才知道,有些教练会通过校园论坛发布招募信息,或者在运动类础笔笔上寻找附近的体育特长生。这些线上渠道往往能接触到更多人选,不过见面核实实力这个环节还是省不了的。
找到合适的人选后,保持联系也很关键。常宁习惯定期给王锐发些训练视频和战术讲解,让外援学生即使不在现场也能了解队伍的最新动态。这种持续沟通让配合更加默契,也为后续合作打下了基础。
临走时王锐说了句实在话:"老师,其实很多同学都愿意参加这类活动,就是不太清楚怎么和需要外援的队伍接上头。"这话让常宁若有所思,或许该建议学校建个专项人才库,把这类信息对接做得更规范些。
夕阳透过体育馆的窗户洒在地板上,常宁看着正在练习投篮的王锐,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训练计划。这次寻找外援学生的经历让他明白,只要方法得当,校园里还是有很多资源可以挖掘的。